王毅: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4)

王毅: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4)

(四)要深化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夯实我国和平发展的牢固基础

在国际交往尤其是与发展中国家打交道时,如何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是观察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视角。近年来,我国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欢迎,但外界误解、抹黑中国形象的声音始终存在。其中,就有所谓中国奉行“重商主义”,甚至污蔑中国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的论调。

习近平主席总结我国历史经验和新中国外交传统,明确提出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强调我们要促进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唯利是图、斤斤计较。

2013年3月,习主席访问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布)非洲三国期间,强调中国始终真诚支持和帮助非洲的发展,引起非洲领导人和民众的强烈共鸣。访非期间,中非签署40多项合作协议,涉及投资贸易、经济援助、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农业、人文交流等广泛领域,非洲领导人和各界人士高度赞赏中国长期给予非洲的无私帮助和不断扩大的中非互利合作成果。刚果(布)总统萨苏在欢迎习主席的大型集会上慷慨陈词,痛批西方势力的偏见。他说,我们完全不认同西方称中国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什么是殖民主义?我们最了解,因为我们肉体和心灵上都曾经受过。而中国是我们可以信赖的朋友,中国的道路就是我们非洲的希望。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同路人。新形势下,我们要积极践行正确义利观,随着国力的增强,进一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深入挖掘与发展中国家开展互利合作的新机遇,探索合作的新方式,切实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不断夯实我国和平发展的牢固基础。

(五)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提供我国和平发展的公共产品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社会普遍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抱有期待。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必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中国是世界和平事业的坚定维护者。比如,我们在安理会几度行使的否决权,大都是反对外部势力无理干涉别国尤其是中小国家的内政。我们捍卫的不是一己之私,而是国际正义,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是《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以及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迄今已派出2万多人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负担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为支持非洲和平与安全,我们还首次向马里派出成建制的安全维和部队。

中国是国际发展事业的大力推动者。我国积极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习主席、李总理在多场重要多边峰会上,提出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等一系列新理念,倡导各方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很多观点和建议被国际社会所接受。我们推动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外汇储备库等合作项目取得突破,为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增长、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推动国际体系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中国给世界带来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威胁。一个和平发展、更为强大的中国必将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承担更多的责任,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六)要建设强大国防维护国家利益,构筑我国和平发展的坚实保障

和平发展要靠我们自己去奋斗,不是等来的。和平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还会遇到很多风险和挑战。中国的和平发展和民族复兴进程势必要不断排除和化解各种干扰与阻力。因此,要把和平发展道路真正走通、走到底,必须建设强大的国防。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的和平发展。国防实力的增强,不仅能切实维护好我国的核心利益,使我们能够更加集中精力于和平发展,也将对任何破坏中国和平发展进程的挑衅形成有力威慑,从而达到“以武止戈”、避免战争的目的。

一个国家是不是和平的维护者,关键在于执行什么样的国防政策。中国坚持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军事实力越强,越是和平力量的增长,越有利于世界和平。因此,提高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包括军事能力,恰恰是我国和平发展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苦果。这些话掷地有声,字字千钧,从根本上讲清了坚持和平发展与维护国家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

随着我国和平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维护国家利益的资源和手段将会越来越多,维护国家利益的地位也会越来越主动。中国的发展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同时,我们也不允许其他国家侵犯中国的正当权益。和平发展不是中国一家的事,更不是对中国的单方面约束。我们在坚持自身和平发展的同时,也要倡导其他国家都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各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使和平发展成为各国共同的政策取向。

(七)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收益,强化我国和平发展的民意支撑

民为邦本。我国和平发展事业之所以能不断向前迈进,既是依靠我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实力,更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外交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与支持,才能有人气、有底气,立于不败之地,获得前进动力。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不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长期以来,我们通过和平发展壮大了自己,越来越有能力维护好海外公民的合法权益。2011年,我们在短短12天里从利比亚各地撤出35860名受困人员,那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从海、陆、空三路实施全方位大规模撤离行动。这样的壮举,在世界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当前,我国已有2万多家企业遍布世界近200个国家,2013年约有9000万人次出境,据估算到2020年,我国公民每年出境将达到1.5亿人次甚至更多。我们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切实维护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打造好海外民生工程。我们还要尽可能和更多国家签订相互简化签证手续的协议,直至签署互免普通护照签证协议,提高中国公民护照的“含金量”,使中国公民到海外旅行变得更为方便快捷。

和平发展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需要汇聚各地方各部门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加以推进。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的和平发展道路一定能越走越宽广,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营造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