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亚民:内幕揭秘 420年前那个甲午的中日之战(2)

蒋亚民:内幕揭秘 420年前那个甲午的中日之战(2)

420年前的甲午前后发生了什么事

简单地讲,420年前的中国处于明朝万历年间。万历皇帝在历史上是一个黑白脸皇帝,既干了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也干了不少昏庸腐败的坏事。但总的讲,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甚至可能是一位没有让历史学家们看得很清楚的高明皇帝。万历朝用了一代名臣张居正,一代抗倭名将李如松,进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

武略榜上,万历朝最著名的有“三大征”。其中,两大征主要对付内部叛乱,包括万历二十年(1592)西征宁夏哱拜,万历二十一年(1593)南征播州杨应龙。哱拜和杨应龙都是明朝封的驻边将领,所以,西征和南征都是内战,只有东征援朝是一场抵御外敌的战争。

东征援朝抗日,分为两个阶段,史称前役和后役。前役时间为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592~1594),明军投入兵力74000人,朝鲜军60000人,日本入朝军队兵力为197700人。后役时间为万历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1596~1598),明军投入兵力117000人,朝鲜军37600人,日本入朝军队兵力为141390人。从参战兵力可以看出,无论是前役还是后役,中国军队的人数都比日本入朝兵力少,但是,除了初战轻敌只派了3000人去对付数十万日本军队而失利之外,总体上中国军队取得了以少胜多的巨大胜利。

前役,平壤战役中,中国军队会攻据守城市的日军。先用虎蹲炮、大将军炮、佛郎机炮、霹雳炮、子母炮、火箭等远程火力打击,进而派遣不怕死的勇士攀钩梯向城上猛冲。最后,中朝联军在主战场上“得级千二百八十五,其死于火及从东城跳溺无算”。追击日军时,“获级三百六十二,生擒三倭”。也就是说,明军在攻击和追击作战中,一共斩杀了1647个日军首级,生擒了3名日本兵,这还不算火中水中阵亡的日本军人。明军在取得胜利的同时,保持了较低的伤亡率。如担任主攻任务的钱世祯营,兵力约1000人,会战中亡32人,伤104人,阵亡率为3.2%,伤亡率为13.6%。这个比例,比当今美国军队制定的总阵亡率不得超过5%的比例还低。也就是说,当年的明军,以低于5%的阵亡率取得了城市攻坚战的巨大胜利,其中,各种火炮比日军多得多,打击距离也远得多,是一场与当今伊拉克战争相似的一边倒的战争。不同的是,当年的明军充当了今日的美军角色,而当年的日军则很像当今败亡的伊拉克军队。前役胜利后,明朝廷遣使到日本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赐以冠服、金印、诰命,一度言和。

后役,日本不臣而反,又在朝鲜投入重兵。这段时间,明朝受降正使李宗成到达对马岛以后,“索货无厌”并纳日本太守所献美女23人,还欲淫太守之妻,惹怒了日本人,也是引发战争的直接诱因。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日本丰臣秀吉政权没有归顺明朝的诚意。明军再次入朝,取得“南海大捷”,击沉日船900余艘,烧死日军将领义弘。在丰臣秀吉死后,最终将日军全部驱逐出朝鲜。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