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亚民:内幕揭秘 420年前那个甲午的中日之战(4)

蒋亚民:内幕揭秘 420年前那个甲午的中日之战(4)

420年的追忆为了寻找些什么

知弱和知强,应当有一种平衡,一味宣传中国近代史上的一败再败,会给年轻人造成一种假象,好像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常败的弱国。实际上,在历史长河中,中国比当时世界其他国家强大,才是维持时间最长的史实。420年的追忆,是为了坚定中华崛起的自强信心。清末70年,中国跌落到一个以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面败落之境,亡国的警钟一次次敲响。然而,中国并没有败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支撑着中国走过了最危急的时刻。

420年的追忆,是为了重建平等自立的处世观念。中国在世界上不是受气的小媳妇,中国与其他大国具有平等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是战胜国。但是,世界列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愿意认真尊重这一事实。原因很简单,中国还不够强大,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一个穷国。现在,中国越来越强大了,自己首先要尊重自己,不能低三下四,不可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人家让你坐,你说我还是站着好。战胜国就是战胜国,在和平共处原则下,需要拿回来的利益就要拿回来,大国更需要高端竞争的勇气。

420年的追忆,是为了捍卫遍及全球的涉华利益。古往今来,在世界上逞霸道不得人心、势难长久;为公道则往往联横作大、源远流长;避世道却又失朋散友、形只影单。420年的追忆,是为了振兴波及四海的华夏文化。中国强大,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和进步,不是战争。但是,也不能一味为了无原则的和平而损失国家利益。“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的大风歌,很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倾向。作为史上少有的一代成功君王,刘邦最后也就图一个衣锦还乡、威加海内,从没有想着威加海外、拓土开疆。将中华文明的拓展解释为黄祸是别有用心,而理解为不分情况的一味隐忍则又失于软弱。不偏不倚的中庸之策,应当是汉武帝刘彻委曲多年以后喊出来的“寇可往,我亦可往”。只有敢于使用各种战略手段争取大国的主导地位,不断完善面对世界强权的联横之策,不断提高以和平发展为主流的邦交深度,不断加强立足本土、收放自如的国防能力,才是中华文化的传统求索和现实导向。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