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2)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2)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吸取了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

首先,核心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社会的深刻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家是在此基础上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统一体,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和谐,首先应当是生产力顺利发展,在此基础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是没有这样的概念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社会和谐打下了物质基础,也为我们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根据。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起了关键的指导作用,也为民族文化的提升提供了指导。

其次,核心价值观的许多内容,反映了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例如,民主、法治是现代社会的理念和价值观,与我国长期农业社会中形成的人治以及过分依赖道德教化是不相同的。很显然,在今天,没有完善的民主和法制,是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的。此外,如自由、平等、公正,爱国、敬业、诚信等,也都有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特定内容和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吸取了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

(现任中央党校哲学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秘书长、博士生导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1]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版,第238页。

[2] 《论语·子路》。

[3] 《国语·郑语》。

[4] 《国语·郑语》。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3页。

[6]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5-216页。

[7]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版,第237页。

[8] 习近平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