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改革,微刺激 中国经济实现“巧调控”

深改革,微刺激 中国经济实现“巧调控”

上半年经济虽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是中国并没有采取强刺激措施。7月16日,中国的“经济中考”已经揭晓,上半年经济增长7.4%的成绩符合多数机构的预期,而二季度增速0.1个百分点的小幅回升,反映出经济缓中趋稳的态势。中国半年来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效应正在显现,中国应对新常态阶段性特征的政策措施经受住了考验。

深改革 用放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过去半年,中国面对国内外风险交织的局面,保持定力,稳中有为,在改革与增长间力求平衡,多项重要改革和部署稳步推进,亮点频现,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良好开局。

中国政府一改对经济增长率的“刚性追求”,将全年增长目标设定为“7.5%左右”——“左右”两字,带给外界的不只是耳目一新之感,其背后更是经济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宏观调控思路的转变。

新一届政府始终始终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为市场经济“松绑”、创造有利于市场竞争的宏观环境。今年以来,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改革举措,特别是行政审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推行,进一步管住了政府“闲不住的手”和向企业“乱伸的手”,为市场主体松绑,让市场发力,各类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公平竞争环境加速形成。

李克强总理7月初在湖南考察期间指出,要继续下好简政放权的“先手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规范政府的权力清单,探索建立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

上半年,国务院60个部门集中公布了正在实施的1235项行政审批事项,是中央政府首次统一“晒”出权力清单。与此同时,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降低企业法人注册准入门槛,使我国新登记企业数实现井喷式增长。国务院还分批分次取消和下放数十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部分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将3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进一步促进创业就业。6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李朴民表示,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并将原计划明年再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任务提前到今年完成。

实践表明,只要政府权力的手稍稍放开,市场就会立竿见影显示出巨大活力。工商总局数据显示,3至6月,新登记注册企业126.93万户,注册资本(金)达6.5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85%和56.9%。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彼此相互关联,既是促改革的政策也是稳增长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又是跟结构调整结合在一起。

金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需在制度演进和风险控制之间适度拿捏。决策层始终以务实态度推动金融变革,逐步增强市场对利率、汇率的价格发现能力,同时有序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半年,中国央行宣布将人民币每日交易浮动区间扩大一倍至2%。央行还宣布存款利率将在最近一两年内放开,为中国利率市场化勾勒出明确的时间蓝图。

让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进入一些具有自然垄断性质、过去以政府资金和国企投资为主导的领域,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供给,优化投资结构,激活企业的活力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打破社会资本此前面临的“玻璃门”和“弹簧门”。国务院决定在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下一步将推动油气勘查、公用事业、水利、机场等领域扩大向社会资本开放。中国政府还公布了首批基础设施、油气管网和储气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等5大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的投资示范项目清单共80个项目。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