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让人眼前一亮的《摆脱贫困》(3)

北京:让人眼前一亮的《摆脱贫困》(3)

让我眼前又一亮的,是这本书的文风

福建省老书记项南告诉我们:“近平同志和他的‘一班人’,在宁德近两年的工作中,带头‘四下基层’,对宁德的特点和历史,作了仔细的调查和认真的思考,所以提出的设想,比较切合实际。一扫时下那种说大话、说空话、说套话的弊病。”我相信,任何人只要打开《摆脱贫困》,就会被这本书的文风所吸引。

朴实无华,没有八股说教的套话。这是《摆脱贫困》的一大特色。我们知道,世纪之交,形式主义悄然成风,以至于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他还说:“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而在《摆脱贫困》中,邓小平批评的这些问题一概没有。有的是那些朴实无华,而又贴近现实生活的道理和分析。比如书中开卷之作是作者在闽东上任后经过一个月时间的调查研究写成的,题目是《弱鸟如何先飞》。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把贫困的闽东比作“弱鸟”,然后把思绪集中到: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态势下,闽东这只“弱鸟”可否先飞,如何先飞?然后讲了三个问题:“先飞”的意识;“飞洋过海的艺术”;怎样丰满羽翼。最后归结到“鸿鹄之志”。这样的思考,这样的文风,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学风。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