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企业仍在吸客
据了解,三大运营商在全国主要机场、车站均设有贵宾休息厅,面向金卡以上客户提供包括专属休息区域。而所谓的“禁令”出台后,目前,部分地区也的确已开始暂停相关服务。此外,不少业内人士也坦言,除了运营商之外,金融行业在机场等交通出行领域所设立的“VIP”服务区也不占少数。一些银行更是直接开设了所谓的出行联名卡,只要成为白金、黑金用户,坐飞机就能进贵宾室。
不过,即便有“禁令”发布,记者调查后发现,部分银行仍将以“出行提供贵宾服务”作为吸引和发展客户的重要内容之一。
机场贵宾厅,关的到底是什么
VIP是贵宾的简称,能享受贵宾待遇的一般都不是普通人,而是腰包鼓鼓的大客户。比如以中国电信贵宾厅为例,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国电信天翼客户俱乐部钻石卡、金卡会员,金卡指每年消费达6000元-9600元的用户,钻石卡则要消费9600元以上。以招商银行为例,其私人银行及钻石客户本人及1名随行人员,可免费无限次使用贵宾厅,但这样的客户需要日均资产达到500万(含)至1000万元。从市场角度来说,企业对于大客户贵宾待遇是正常不过的市场行为,这些大客户可是优质资产,对企业的利润报表所做的贡献而言,一个顶得上普通客户上百上千个。为了留住回报这些客户,给予超过普通客户的服务与待遇,当然是无可厚非的。
既然从纯粹的市场逻辑而言,贵宾待遇的存在是合理的甚至是必要的,那么关停机场和火车站的贵宾厅,为什么还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叫好之声呢?恐怕原因不仅仅在于这些贵宾厅一年耗费四五百万元的巨大成本,主要原因还在于它们身上的市场经济元素是似是而非的。三大运营商是企业,但是这三大中字头的企业,都是垄断性国企。这些贵宾厅里的贵宾恐怕不仅仅是各运营商的贵宾客户,理所当然地还会成为各自企业不同级别领导的跸驻之所,在公共设施里设自己的贵宾厅,这有没有权力自肥之嫌?至于更大意义上的贵宾,当然是手握各种权力的政府官员。贵宾厅里迎来送往,既给官员们提供了奢侈消费和特殊化待遇的空间,也容易滋生了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的土壤。所以,这些贵宾厅的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它的存在,也许对企业而言是有“效率”的,可这种效率背后,需要支付的是伤害公平的巨大的社会成本。
有一种说法称,停止贵宾服务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防止官员奢靡之风盛行。从大气候来看,从购物卡的限制,到盯紧公款吃喝,楼堂会所的关停,机场贵宾厅的退出可以看作是倡节俭反奢侈之风的一脉相承。我们期望,关停机场的贵宾厅能封住利益输送、职务消费之门,打开的则是呼吁公平透明的民意之窗。
关闭贵宾厅期待能享有消费尊严
在广大消费者已经习惯各行业特色服务的背景下,人们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关闭机场贵宾厅的消息,还是有太多的兴奋与冲动。尽管这三大运营商关闭机场贵宾厅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考证,可这一举动的积极意义却不容置疑,有的网友在新闻后面跟帖表示,早就应该这样了!所以有这样的感叹,是因为消费者受够了无尊严的差别化服务。而差别式服务,更多是不平等服务、劣质服务的马甲。
有观点认为,关闭机场和火车站的贵宾厅,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防止官员奢靡之风盛行。三大运营商关闭贵宾厅,对抑制运营商高级官员的特权有一定意义,但不可能对所有官员的特权都产生影响力。依笔者看,取消特权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仅仅三大运营商关闭贵宾厅,与官员奢靡之风有关,但关系不大,更是国资委对三大运营商削减营销费用规定的延续。据业内人士称,每个运营商首都机场VIP室每年耗费400万元至500万元,中等城市运营商机场VIP室每年也超过100万元,关闭VIP休息室无疑是减少一笔不小的开支。此前,国资委曾要求三大运营商把营销费用大幅削减20%,且规定三年内连续降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