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关闭贵宾厅,打开呼吁公平透明的民意之窗(3)

【案例】关闭贵宾厅,打开呼吁公平透明的民意之窗(3)

况且,进入这些贵宾厅,是以消费高额话费为标准的,不是以个人身份或职位高低为前提的。以中国电信贵宾厅为例,服务对象主要是天翼客户俱乐部钻石卡、金卡会员,金卡用户每年消费6000元至9600元,钻石卡则要消费9600元以上。有这样的消费额度,才享受特别的贵宾服务。在贵宾厅,这些VIP用户可享用免费的茶水、点心,吃不完甚至还可以打包带走,获得极速宽带上网服务、报刊杂志免费阅读等。机场的贵宾厅还设有专用的绿色登机通道,可以优先登机。这样特殊的消费者享用的“特权”,是在相关服务不到位,或相关资源紧张状态下,伤害社会公平、有损其他消费者尊严为结果的。

从情理上讲,公众既期待所有行业取消所有地方的贵宾厅,又期待在所有地方获得所有行业的贵宾式服务。这种矛盾心理,是基于现有的消费环境、消费者所有的消费尊严而言的,也是公众对社会服务企业,特别是国营垄断行业的要求。对广大消费者而言,不论消费多少,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尊严是应当相同和平等的。根据消费数额多少享有不同的服务,看起来十分公平,实际上是对少消费或无能力消费者的歧视。这种因消费差别带来的服务差别,是一种服务旧观念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的倒退。只有从这一点上去理解和期待取消贵宾厅,才更能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现实诉求。

【启示与思考】

毋庸置疑,在市场化细分的背景下,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有人愿意卖,也有人愿意买,这是两厢情愿的事,任何人无权干涉。但有一个前提是,只有在非国计民生的竞争性领域,才能适用这样的市场法则。在与民生问题休戚相关的领域,国家层面有责任与义务,进行干涉,甚至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叫停类似行为。

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民生领域提供“选择性服务”、“VIP服务”,早已变得司空见惯。而令人警惕的是,近年来,民生领域争相设立的“VIP”服务项目,不断增多,正在侵蚀着普通人的生活资源。尽管这种“VIP”服务项目,占比不大,没有成为“主力军”,我们照样可以坐飞机、去医院,过平常日子。但随着“VIP服务”占比增长,资本的天然逐利性,自然会造成普通民生产品供应质量的下降。譬如,倘若公立医院设置“VIP服务”过多,普通患者难免到公立医院看病遇到“一号难求”,住院“一床难求”。

企业从经营理念为着眼点,认为服务好那些财大气粗的商人,或明星或官员,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人,能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切不可忽略庞大的消费者群体,企业的主要消费对象,是普通消费者,而不是几个富人。指望“VIP服务”,既成就不了企业,也不能让企业走得更好,更远。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