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留住美丽乡村的传统之美

甘肃:留住美丽乡村的传统之美

摘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能够代表一个城市文化、特色甚至性格的建筑物,在发展中被拆为瓦砾,代之以一幢又一幢“面孔”相似的高层建筑。而在那些城市的步行街中,管理者又费心尽力地复制着一座座传统建筑,以给城市增添一抹亮色。

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广袤的田野中一个又一个乡村露出美丽的容颜,展示着当地发生的巨大变化。但美中不足的是,很多乡村的新民居都大同小异地采用了西式建筑风格,鲜见传统特色民居之美,给人以千村一面的感觉。

民居是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人们在历史实践中根据各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人文情况、气候等条件创造出的艺术精品,其多样性在世界建筑史上也较为少见。民居的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和细部特征,无不与各族人民的历史传统、生活生产方式、习俗、审美观念密切相关,在淳朴自然之中呈现出既丰富多彩又百花争艳的民族特色,体现着不同民族和地区最具有本质的和代表性的文化传承,是各地区展示地方特色的一张名片。

然而,如今这张名片却越来越暗淡,也有着许多无奈。一方面,传统民居存世的越来越少,有些地方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保护那些还存于世的古城、古镇、古村甚至古宅。一些没有古城、古镇和古村的地方,为了能有一张打得出去的“名片”,只能耗费巨资以仿古建筑的形式“再现”传统建筑和民居之美;另一方面,则是新农村建设中大量的民居复制着西方建筑形式,即便这些建筑与环境格格不入、显得不伦不类也义无反顾。一边,为了保证传承不断,许多传统建筑手艺人被评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另一边,则是这些传承人毫无“用武之地”,市场不需要传统建筑。

这种景象,让人不由得想起城市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能够代表一个城市文化、特色甚至性格的建筑物,在发展中被拆为瓦砾,代之以一幢又一幢“面孔”相似的高层建筑。而在那些城市的步行街中,管理者又费心尽力地复制着一座座传统建筑,以给城市增添一抹亮色。抑或是,在博物馆展出一幅幅老旧建筑的图片,缅怀曾经拥有的底蕴和历史。因此,有人评价中国的城市:千城一面,毫无性格。历史何其的相似。如今,这一幕又在乡村重演。长此以往,我们的乡村必将会和那些城市一样,变得没有性格和特色,而承载着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的美丽民居,也只能存在于旅游风景区或博物馆。

美丽民居是美丽乡村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美丽中国的基础之一。我们常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于乡村之美来说,也是如此。只有体现出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色,才能更好地展示出特有的中国之美和乡村之美以及民族自信之美。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