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

中国共产党积极做出重大理论创新,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农村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但是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显得至关重要。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的必要性

我国农村社会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第一,社会思潮多元化带来的困境。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村社会正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整个社会的转型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重义轻利”的价值准则、忽视个人和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被破除,追求个人利益和物质享受的观念逐渐得到肯定,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想逐渐开始盛行,这都对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勤俭节约等价值观念造成一定的冲击。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多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多种价值观念并行的现象,农民的价值观、道德观日益复杂化,社会主义信仰发生动摇。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不到位带来的困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理论,要经历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而任何一种理论“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就是一个向群众宣传和介绍该种理论,使群众理解接受这种理论,并把这种理论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过程。“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呈现经院化、学理化的特点,缺乏通俗性与大众性,以致许多农民群众不理解、不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另外,理论宣传的方法不恰当,大多局限于集体性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枯燥的理论宣讲,没有采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难以引起农民群众的兴趣,这便极大地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宣传效果,增加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的难度。

第三,农村党员干部道德失范带来的困境。农村党员干部是党的基层组织代表,他们是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以实施的主力军,是组织开展各项党务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各项重大事件的决策者,是联系党和农民群众的桥梁。然而,由于社会转型、法治不健全、多元文化冲击等原因,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不断受到侵蚀。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知法犯法,以权谋私,脱离实际和群众,收贿受贿,贪污腐败,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职责,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弃置脑后,不仅不能为群众干好事、干实事,反而搞起官僚主义。农村党员干部道德失范,失去了党员干部在农民群众中的表率作用,甚至使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产生不满情绪,无形中降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农村、和谐社会的需要。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规律性、合法性与合目的性具有内在解释力。首先,“任何制度的施行都必须有相应的价值系统与之相适应并且作为制度的强力支撑,即价值观念系统必须要对制度的合法性作出充分的解释和说明”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农村政策进行了有效的说明;其次,在内容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相契合,能够从世界观和价值观、理想与现实、民族性与时代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等多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思想理论指导;再次,“新农村建设的属性从根本上讲是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能使人民过上公平、民主、法治、自由、幸福的生活,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③;最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需要凝聚人心、团结社会各方的力量,这就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基础,弘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号召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阶层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价值观念、科学素质、精神风貌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④。新农村建设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目前,我国多数农村地区的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与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这一环节更是薄弱。一方面,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有限,政府或基层组织片面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在农村教育、体育等方面投入资金,农村基础设施依然很不健全。另一方面,广大农民群众片面重视自家物质生活的改善,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最迫切得到的都是经济利益,忽视了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能以长远的眼光判断农村发展趋势。一些农民不能适应农村改革的大潮流,赶不上新农村建设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以土地为生的观念根深蒂固,不敢脱离土地,甚至有些农民在心理上抵制新农村建设。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教育,整合农村多元价值,统一思想,引导农民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分析当今农村社会发展大势,使农民群众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目标要求,认识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责任,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每一个‘精神健全’的人,都必然对自己的存在和生活进行意义的设定”⑤。当人们的物质欲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人们在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就愈加重要,甚至一些人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在当代社会,广大农村地区的物质生活水平已得到极大提高,我们在继续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其精神境界和文化素质,促进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幸福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能够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为指导,丰富发展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