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2)

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2)

三、以新兴媒体为平台,建立健全组织群众工作机制

适应新兴媒体自主、即时、开放、互动的特点,借助新兴媒体宣传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

一是提高利用网络开展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和能力。把网络等新媒体知识纳入党员干部培训课程,深刻认识网络技术对群众工作带来的变革,进一步提高利用网络的自觉性和驾驭能力。

二是借力网络民意,积极宣传、引导和组织群众。发展电子政务,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加强政府管理服务网络信息化建设,构建市县乡村(社区)四级联动的便民服务网,建立与网民沟通常态化机制,通过网络渠道广泛听取民意。掌握网络沟通艺术,加强与公众特别是“网络大V”的沟通互动,凝聚共识。对舆论热点和突发事件,做到早说话、敢说话、会说话,第一时间以权威信息引导网络舆论,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

三是优化网络参政环境。加快互联网管理地方立法,包括修改完善传统立法和制定网络信息基本法律,注意加强对网络问政、网络批评和网络监督的有效引导和管理,制定出台具体的质疑回应和问责机制。完善互联网综合管理机制,强化网络舆情实时动态监管。

四、以改革信访工作为载体,构建民意表达和权益保障长效机制

密切联系群众,首先必须知悉和尊重群众的诉求。以改革信访工作为载体,构建民意表达和权益保障长效机制,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

一是正确认识信访工作。群众向领导机关反映问题,这是相信党、相信政府的表现,也是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一种方法,体现了民主执政的要求,决不能把群众来信来访视为额外负担和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不稳定因素。

二是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改进信访事项办理工作,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确实需要帮助解决的,要认真帮助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或者不合理的,要耐心予以解释;有政策没有落实的,要督促有关方面抓好落实。有些问题涉及全局性政策的调整,要及时研究,而不能站在部门利益的立场上,对群众的困难漠然视之。

三是完善对信访工作的考核。纠正拦卡堵截正常上访群众的错误做法。拓宽信访渠道,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完善畅通有序、便捷高效的诉求表达方式。

四是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建立诉讼与信访分离、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司法程序的工作机制,完善涉法涉诉信访事项终结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实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司法权威相统一。

五、以创新社会治理为目标,建立健全依靠群众工作机制

联系群众长效机制,还体现在多渠道社会协商对话机制和社会治理格局的创新之中,建立健全依靠群众工作机制。在当前社会治理的大格局中,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已成为大趋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内在地要求加强基层社会自治和发展社会组织,这也是新形势下依靠群众的新表现。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体系。把人、财、物更多地投到基层,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二是健全社会组织并引导其积极发挥作用。放宽社会组织准入门槛,提供便利条件,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制定社会组织管理地方性法规和社会组织行为规范、活动准则,将更多社会组织特别是境外非政府组织纳入监管。探索建立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市场化运作的选拔使用体制。

三是积极构建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体系。针对各地区社会治理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经常性的分析排查,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工程、特殊群体、敏感时期的监控和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依法按政策进行解决。健全矛盾排查与冲突预警机制、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危机处理应急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