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也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加强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关键是要以制度固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把坚持正面教育的经验和解决突出问题的成功做法,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坚持下去,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一、以深入推进“三解三促”活动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接为契机,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工作机制
密切联系群众,功夫在平时。“三解三促”活动创新了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其作为一种“活动”有时间限度,但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经常性工作。要以“三解三促”活动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接为契机,改进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一是坚持党员干部驻村入户,化解“形象危机”,增强亲和力。党员干部的形象,代表着党的形象。下基层要做到常态化、长效化,做到“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想问题、作决策、定政策先“问问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二是开展机关部门包村联户,化解“信任危机”,增强公信力。各级机关要通过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转变职能,提升服务民生的能力,切实做到“权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增强公信力。党群部门帮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政法部门帮乱村,科技部门帮专业村,重点突破、逐一攻坚,有效消化薄弱村。
三是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在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的同时,建立完善年轻干部联系群众情况专题报告制度,推动他们在实践中、在广泛联系群众中学会做群众工作、增长才干。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依法办事能力、化解复杂矛盾的能力以及疏导群众心理、理顺群众情绪等方面的能力。层层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蹲点工作制度等,促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帮助解决困难。
二、以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工作机制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长足发展的新形势下,党需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功能,并以此为途径来提升党的内在实力和外部形象,进而强化社会凝聚力和影响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服务是“三型”政党建设的中心。党的先进性,正是体现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中。
一是健全便民服务机制,增加为民办实事项目,健全各级便民服务网络,开展联动式便民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建立方便群众、了解民意的平台和载体,对群众诉求做到“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二是探索开展领导牵头、专项治理、挂牌督办、现场办公、一线工作等破解难题方式,集中时间和精力,全力解决事关民生的难事、急事,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三是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使每个党员干部相对固定地联系一个乡镇(村)、一个学校等并以点带面,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经常联系。将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承诺服务”、“结对共建”、“党员服务区”、党员志愿者服务等做法长效化,形成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