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安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增长动力面临转换,原有增长动力面临多重挑战不断弱化,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要实现稳增长,就必须认清和依托新动力。
1、从需求动力看,投资增长持续下降,消费支撑力不足
投资一直是我省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但近年来投资的支撑作用趋于弱化。2004-2012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2.9%,拉动经济增长7.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5.9%。2004-2013年投资总量相当于GDP的比重平均为74.2%。近年来,投资增速逐年下降,由2010年的33.6%降至2013年的21.2%,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18%,与全国相比,我省投资增速从2010年高于全国9.8个百分点降至仅高0.7个百分点。其中,占全部投资一半以上的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下降最为明显,今年上半年比2010年同期分别回落23.9和26.9个百分点。从消费动力看,2004-2012年消费年均增长14.4%,拉动经济增长5.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44.7%。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1%,比2010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受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消费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消费增长速度难以快速提升,短期内还难以替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2、从产业发展看,传统产业拉动作用减弱,服务业比重上升引发结构性减速
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近年来,我省服务业发展逐步加速,占GDP比重也已触底回升,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占比达到34.8%,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8.5%。但我省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2013年三产劳动生产率仅为二产的42%。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省经济高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化加速推进,大量劳动力和要素资源从一产、三产向二产集聚,推动我省经济实现了“结构性增速”。今后,随着劳动力和要素资源向三产转移,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结构性减速”。同时,目前我省服务业大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传统服务业和房地产占比过大,服务业短期内还难以取代工业的支撑地位。 2013年我省房地产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12.2%,而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比重更是高达38%。从工业来看,今年以来传统产业面临严峻挑战,产能过剩、产量下降、销售回落、利润下滑等问题进一步凸显。前5个月,家电、金属制品、建材、汽车、煤炭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回落6.7、14.5、7.6、5.7、14.4个百分点;化工、钢铁、有色三个行业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3.1%、42.4%和73.7%;六大高耗能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比2010年下降10.9个百分点,其中汽车、煤炭、钢铁对工业的贡献率分别下降10.7、8.1个和1.0个百分点,均跌出工业贡献率前10大行业,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趋于弱化。同时,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产能过剩风险也在加大,一些企业面临亏损破产,短期内仍难以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