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经济增长动力新变化辨识 (2)

安徽:经济增长动力新变化辨识 (2)

摘要: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安徽省经济高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化加速推进,大量劳动力和要素资源从一产、三产向二产集聚,推动安徽经济实现了“结构性增速”。今后,随着劳动力和要素资源向三产转移,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结构性减速”。

3、从区域格局看,皖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面临调整,皖北转型压力不断增大

在我省区域格局中,皖江城市带作用明显。国际金融危机后,在皖江城市带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的带动下,我省在全国经济普遍放缓背景下走出了上得快、下得慢的安徽速度。2010-2012年皖江城市带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2.9%、66%、68%。但近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持续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和利用省外资金增速持续低于全省,经济增长出现后续动力不足迹象。2013年皖江城市带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降为63%。今年1-5月,皖江城市带固定资产投资和利用省外资金增速同比增长17.6%和14.8%,低于全省0.5个和9.9个百分点。当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由“量”向“质”转变的瓶颈期,短期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弱化。皖北地区随着煤炭“黄金十年”的终结,工业增长面临的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经济回落的压力不断增大。今年一季度,皖北地区经济增速低于全省1个百分点,前5个月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工业投资增速分别低于全省2.8、4.7和3.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产业链条短、加工度低、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容量空间有限,仍然会在较长时间内制约皖北地区的发展。

4、从企业主体看,传统产业大企业面临多重挑战,中小企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省大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资源型产业领域。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一段时间内,这些传统优势大企业与国家产业政策契合度高,对全省经济的高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2010-2013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对工业增加值的平均贡献率为48.7%。随着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传统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凸显。前5个月,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3%,低于全部工业4.3个百分点。经济转型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条件和机遇。今年以来,国家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前5个月,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和15.2%,占比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8个和1.7个百分点。但也应看到,中小企业除了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外,还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竞争不公平等问题,发展也存在许多困难,短期内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有限。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