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应正确看待潘石屹捐款哈佛(3)

【案例】应正确看待潘石屹捐款哈佛(3)

九戒:

争议一直就是存在的,捐了钱有争议,不捐钱也有争议。网民有自己议论的权利,潘石屹有花自己钱的权利。慈善总是要做的,企业家做慈善看似理所应当,作为平常人的我们至少应该怀有一颗慈善的心。少一些争议,多一些掌声,本就没有对错之分的事,做好自己内心的那份善就好。

海边钓鱼儿:

按说公益事业无国界,潘石屹以基金会名誉捐钱给谁都无可厚非,但话说钱要用到刀刃上,作为冠誉全球的哈佛大学来说,应该是不缺潘总这份钱的,而世界其他地方如非洲等等别说教育了,好多地方人们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没解决,潘总怎么没考虑资助?再者,据媒体报道能去哈佛上学的中国学生,家庭年收入6.5万以下的在极少数,潘总这个项目是不是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不正:

无理由的批评指责别人就已经很招人烦了,摇着“爱国主义”的大旗再干这事可真是让人嗤之以鼻。爱国主义是大义,不是用来攻击谁的枪、矛,更不是逞口舌之快的人制造舆论的家底。还好一些好事的人不是亿万富翁,如果是的话恐怕也只能如同上古神兽貔貅一般,光进不出了。

曹璺:

潘石屹捐钱助教育,怎么着也是一个正面的事情。为何会有这样惯性的阴谋论出现?退一万步说,即便人是为了买门票,也是你情我愿的事情,本来是不值得放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去大肆讨论的。而现在所有的讨论,只不过都来自于国人心中有一股酸气。酸其豪捐美国高校。不过反面想想,人家乐意砸钱,能奈他何?我劝大家偃旗息鼓,不要道德绑架,随意张口卫道。

没蜡笔的小新:

捐款与否,捐给谁,这根本就是捐款者个人的选择,网友完全没有质疑他人的立场。为何总有那么多人爱把各类事物都上升到国家的角度,爱贴标签,难道这样能显得自己有文化?买日本车不爱国、郎平给美国当教练也不爱国,诸如此类的事统统都会被纳入不爱国属性。末了,小编很想问一句:这挨的着吗?

穿马甲你就不认识我:

小编有两个疑惑:不知道老潘在决定给哈佛送去1500万美元的时候有没有考察过,究竟有多少中国学生需要这笔钱?为啥锦上添花的事儿总想着哈佛们?这些被资助的孩子们,以后会有多少回到祖国来做“栋梁之才”?大家并不是仇视老潘“行善”,而是如果这样的问题无解,真担心这笔钱的未来,会不会有理想中那么美好。

潘石屹给哈佛捐款近亿元不该遭受质疑

潘石屹给哈佛捐款,引来不少质疑,有人甚至撰文质问“潘石屹捐1亿美元(原文如此)给哈佛为啥引起公愤”,并将其上升到“富得忘记了自己的皮肤是黄的,富的忘记了邓小平的遗训‘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带动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高度口诛笔伐,大有将潘某人“打翻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的豪情壮志。有趣的是,发出如此激愤之辞的人,曾在国外大学上学,现在还在为国外大学效力。如果有人反问他:你为何学成后不回来报效祖国,而是选择留在国外?不知该君将作何解释。

正如同一些人有选择留在国外生活工作的自由一样,潘石屹捐款的时候,也有选择捐赠对象的自由。慈善事业最重要的一项原则就是自愿。捐给中国的大学是做好事,捐给外国的大学同样是做好事,他人无须指手画脚,也无权指手画脚。至于将慈善行为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从道德等方面予以解读,就未免有“扣帽子、大棒子”之嫌,不仅暴露了质疑者的无知,也无益于鼓励更多的人投身慈善事业。慈善是慈善、道德是道德,用道德来绑架慈善,才是最不道德的行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