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莫让“超级手机病毒”再肆虐(6)

【案例】莫让“超级手机病毒”再肆虐(6)

【启示与思考】

手机自从功能机升级为智能机后,所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个人信息外,又多了支付宝、微信等各类应用软件,一部小小的手机可以说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人人都成了透明人。更为糟糕的是,手机病毒软件爆发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甚至难以维权,中招的人们只能眼巴巴看着花费和个人隐私被侵蚀。

虽然业内人士分析,这次超级病毒的技术含量很低,但还是有这么多用户中招,可见大家对于手机安全还是存在很多盲点。也许很多熟稔手机的年轻人能够看出破绽,像很多中老年用户可能根本就意识不到病毒的存在。除了依赖手机杀毒软件和提高用户的防范意识外,电信运营部门要从源头上把控,监管部门也要对幕后黑手进行严肃查处。

手机病毒已经严重威胁到用户的信息安全,智能手机几乎都存在安全漏洞。此次爆发的手机病毒制造者已经落网,可见侦破手机病毒并非无解难题,当务之急是监管部门和运营商把分析、封堵能力前置到病毒爆发之前。

面对“超级手机病毒”来袭,显然需要超强应对措施。首先,公安机关需要严厉打击制造、传播手机病毒软件、侵害消费者隐私和利益的违法行为,从根本上杜绝各类病毒的蔓延,维护公共安全;其次,广大消费者需要提高安全意识,在网络、手机应用广泛的今天,要不断增强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点击、查看、访问来路不明和可疑的文件链接,从源头上减少侵权事件的发生,在遇到此类情况后要及时报警,积极维权,合理合法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其三,消协及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对运营商是否构成不当得利展开调查,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而各大运营商也要从彰显社会道德、提升企业形象、改变垄断作风等方面出发,给予此类意外“病毒”进行特别“杀毒”,考虑有步骤、有条件地返还这笔话费,而不是简单的以某种理由拒绝返还话费。

简言之,无论对于监管部门还是各大电信运营商而言,能否积极保障广大用户的合法利益,很多时候“非不能也”,就怕是“不为也”。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