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面深化改革究竟要“改什么”,是事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一手抓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一手抓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制度的集中体现,制度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本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视角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邓小平同志对这个问题有着清醒认识,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反复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他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果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严重地脱离了广大群众。”党的十八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5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制度目标,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实现这一目标,涉及国家、市场与社会之间权力的调整,涉及政府部门之间利益的调整,涉及中央、地方的人权、财权、事权的调整,涉及许多敏感问题的调整,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参与其中,奋力攻坚。
国家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有效的治理能力是治理体系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美国学者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赋予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向现代化的转变,再完美的现代制度也会成为废纸一堆。当前,制度执行力、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下更大气力。这就需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员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战略思维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特别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能力,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推进国家现代化提供动力源泉。去年以来,我国东北、华北以及华南部分地区雾霾高发、多发,给人民生活、健康、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国语》里讲:国主山川,川竭国亡。山川是一个国家的依赖,如果一个国家的主要河流枯竭了,这个国家就要灭亡了。川,气之导也。河流是天地用来导气促和的,如果水静止而不循环,就没有生命;如果水断流枯竭,整个大气的循环就破坏了。雾霾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是大自然对人类过度活动的警告。各级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科学执政意识,不断提升现代治理能力,使我们的所作所为遵循客观规律,从天、地、人的大系统规范秩序,经纶天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