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及当代启示

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及当代启示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历史逻辑看,笔者认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 。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历史逻辑看,笔者认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 。

一、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大课题。邓小平在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不懈探索,成功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又一新的发展阶段。

(一)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时代课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着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经济落后而发展不平衡;二是人口众多而又农民占绝大多数;三是文化科学很不发达而又缺乏民主传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背景下,选择了走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向最高国务会议作报告时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要引以为戒。” “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由此出发,邓小平从1963年下半年酝酿制订“三五”计划后,就开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他认为“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从此,“四个现代化”便成了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起源和逻辑起点。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也经历了曲折,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后,邓小平重提“四个现代化”目标,建设有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进入了新阶段。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全党把工作着重点从今年起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道路上,至少底子薄、人口多和耕地少这两个重要特点必须要考虑到。因此,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全党做实际工作和理论工作的同志共同研究,找出适当的办法来妥善解决。“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这是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太平正芳时再次提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这种区别于西方的“中国式的现代化”,是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认识的升华。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指出:“苏联搞社会主义,从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六十三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我们确实还缺乏经验,也许现在我们才认真地探索一条比较好的道路。”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由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写道,“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并把这条正确道路概括为十个要点,从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的框架。

(二)邓小平阐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 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十二大报告,又对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了具体的论述和阐发,标志着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入。

党的十二大之后,邓小平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作为首要问题。1983年6月18日,他在会见外籍专家时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为了进一步阐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强调:“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总的来说,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探索的深入,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认识也越来越明确。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我国国内形势很好。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就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由此可见看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包括物质文明建设的内容,而且也含有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4月15日,邓小平在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副总统姆维尼时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归根到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第一步,到本世纪末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二步,再花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986年9月2日,邓小平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六十分钟”节目记者迈克·华莱士采访时指出:“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这又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全党指导思想。1987年4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强调:“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才制定‘一国两制’的政策……这是个新事物。这个新事物不是美国提出来的,不是日本提出来的,不是欧洲提出来的,也不是苏联提出来的,而是中国提出来的,这就叫做中国特色。”此话充分展示了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正是在此基础上,1987年10月25日,中共十三大在《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还强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三大报告概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12个观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轮廓和理论框架逐渐形成。

党的十三大之后,邓小平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进行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1988年5月18日,他在会见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时指出:“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所以要独立思考。” “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现在就突破了……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5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雅克什时再次指出:“一九七八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根本内容就是建设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现代化建设开始进入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考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同时他还强调:“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也反映出了邓小平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认识成果。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通过的《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认为:14年经验集中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并把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概括为9个方面的内容,即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与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同时还首次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入《党章》,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成为十四大的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之一。至此,邓小平成功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