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毅军: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5)

摘要: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帮助大家深入了解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人生和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的发展脉络,“宣讲家”网特邀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邓小平研究专家、《邓小平军事文集》副主编宋毅军来到演播室,为各位网友做精彩讲座。嘉宾以邓小平同志对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改革为切入点,以“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为主题,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同志管理军队思想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同合并相比较,撤销就更复杂了。1985年我军陆军部队的建制单位撤销了四分之一。特别是那些有着几十年光荣历史,具有赫赫战功的部队,一下子撤销了番号,确实是于心不忍。但是,我们的部队是好样的,战争年代指到哪里打到哪里,和平时期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为了党的事业,叫留、叫撤,坚决服从。邓小平这样指出过,说我们这个军队有两条,一个是很守纪律,一切听从指挥;第二,他是一个集中的组织,行动起来快。这是他给我们军队作风上总结的这么两条,这两条在撤军当中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像最后的迎望军旗,像最后向军旗敬礼,这是一件很震撼人心的事情。比如说我们的铁道兵,铁道兵的撤销当然不是在百万裁军当中的,是在以前侧小的,我们可想而知,铁道兵诞生在战争年代解放战争当中,从东北的铁道纵队开始南下关内举行各种战役,在解放全国的过程当中,铁道部队是见山开路、见水架桥,特别在抗美援朝当中,同美帝国主义的绞杀战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我们知道,我们打几次战役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后勤保障跟不上,为什么后勤保障跟不上,就是因为我们的铁路运输、公路交通跟不上,到后期的时候,5次战役以后,我们铁道部队也加强了,在我们的后勤保障上也大大加强了,所以我们有了准备发起第6次战役的决心和基础,如果没有后勤的大力保证,没有铁道部队这种英雄的精神,为抗美援朝后勤保障做的贡献,发起第6次包括后来的反击战都是难以达成的。就是这样一支部队,按照邓小平来讲,铁道兵一定要撤,交给地方,留下技术骨干,战争年代的时候再动员起来。最后,铁道兵这个部队当时举行了分列式,战士们都是一个一个仰望军旗,满含热泪,迎望军旗,做一个最后的军礼。最近他们在玉泉路这个地方办了一个铁道兵纪念馆,这个馆的最后一部分就是铁道兵撤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指示,撤销铁道兵以后当时的感人场面。

这不仅说明我军是一支伟大的军队,我军指战员既经得起战场的生死考验,也经得起平时体制编制改革中名利地位的考验。事实雄辩的证明,邓小平有关“消肿”,必须改革的体制论断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完全正确,深得全军上线的拥戴。

贯彻他的改革的思想,军队体制编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撤并减少了大量的机构,具体有这么几个数字,1985年整编,全军就撤并了军以上机构30余个,师、团单位4000余个。撤并这么多机构,可以减少很多干部和大量保障人员,这对完成精简100万人的任务,无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具体的精简整编的过程当中,最主要的、最首要的办法是什么呢?邓小平指出是“三总部要带头”,“三总部”指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

搞体制改革精简人员这么大一个军队,先从哪里下手,而且从哪里下手会对全军的改革精简更有影响、更有指导作用呢?邓小平认为,“消肿”从哪里入手,他在1975年1月份的时候就指出,军队的总人数要减少,这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的责任更大,“三总部”本身首先要整顿,这个整顿是指首先要经过调整领导班子、精简整编。1980年3月,他在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说,“三总部”为什么机构这样大?过去每提出一项新的任务都要增加机构、增加人员,从来没有说减少人员。大家对公文旅行、解决问题慢,意见很多,这些也都和体制问题有关系。1982年他又进一步提出,军委和各个总部不简化看来不行,领导太繁杂,不但下边不好办,就是我们画圈圈都难。为什么呢?从文革开始以后,下边有“三总部”,然后又军委办公会议、军委常委会议,上边还有一个军委会议,邓小平认为,这个层次太多,实际上主要加强了“三总部”,上面有一个小的协调机构就可以了。

所以在1984年11月,他提出,怎么减法请大家出主意,我只讲“三总部”带头,就是“三总部”要带头搞好“消肿”精简整编。

当时的副总参谋长,主管裁军工作的何正文同志他回忆了这样一件事情,就是1982年精简整编的,“三总部”机关人员精简18.2%的方案,报送党中央和军委审批。邓小平看后亲笔批道“这个方案不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方案,但可作为第一步进行,以后再进一步研究。”就是说对这次“三总部”精简的这个方案是精简18.2%,邓小平认为这是一个不能够令人满意的方案,但是可以作为初步的方案先实行,以后还要继续。这就说明什么呢?他看到了体制改革,特别是军队的体制改革是困难重重,一步一步的来,但是不能终止。

后来,他又说了,说我们有些问题处理得不是完全令人满意。这使得当时何正文等主管总参的这方面工作的首长感觉压力很大,他们就认为战争年代我们跟随着刘邓首长南征北战、走南闯北、屡立战功,没有让首长不满意,为什么在和平年代,在主持精简整编的问题上我们的方案不能够让自己的统帅满意,感觉到心理压力很大。

后来他也认为,主要是我们对邓小平同志当年提出的“三总部”,第一是在高层“三总部”这样的指示精神理解的不够深,贯彻执行的决心不大。没有真正的理解他关于“我们的肿,主要在高层,第一是三总部”的指示精神。后来邓小平就对何正文说,因为何正文也是二野的老同志了,也是邓小平同志的老部下,邓小平就对他说,说总部机关那么多人,如果不精简,将来打起仗来跑反也跑不赢啊,我方才解释这个“跑反”就指反水嘛,因为机构太臃肿,跑都跑不赢。他还说过,总部机关要那么大干什么,机关大了部门多了,扯皮的事情增多,工作效率就低。三总部搞那么多副职干什么?好多事情依靠部门来做嘛。副职多了,就官僚主义泛滥。

何正文认为这些指示非常恳切、非常深刻,也非常尖锐,真是一针见血,点到了要害。正是“三总部”机关的首长深刻的认识了精简总部机关,不仅是总部机关自身建设的需要,而且因为你总部机关搞精干了就可以克服官僚主义、提高效率,更好的贯彻中央军委的意图,便于军委更好的统帅和指挥全军。并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总部机关臃肿的问题解决了,这无疑是为全军“消肿”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带了一个好头,这样就可能有力的推动和促进群军的改革精简。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