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改革、管理”三驾马车拉动经济体制转型(2)

“开放、改革、管理”三驾马车拉动经济体制转型(2)

“三驾马车”原理的实现形式

“三驾马车”原理,是通过诸多实现形式而发挥作用的。按照排列组合方式,可将这一原理组合为六种实现形式,其中一种属于基本实现形式、五种属于演化实现形式。

(一)“三驾马车”原理的基本实现形式

循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济体制转型轨迹可以看出,开放打头、改革跟上、管理保障,是拉动经济体制转型的基本实现形式,也可称为循序渐进的实现形式。

第一,开放为改革打头。讲的是开放在前,改革在后,开放倒逼改革。就是说,通过对外开放,了解并掌握国际规则与惯例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经验等相关情况和发展趋势,反过头来审视我国现行体制机制存在的弊端,找到深化改革的切入点或着力点。

第二,改革紧紧跟上开放。讲的是改革在后,开放在前,改革跟上开放步伐。就是说,根据扩大开放的要求,及时推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着力解决体制机制制约,使其逐步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要求。

第三,管理为开放和改革提供保障。讲的是开放和改革在前,管理寓于其中并强力跟进。就是说,根据开放和改革的要求提供相应的管理保障,并把开放、改革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及时上升为法律法规,进而依据法律法规巩固和发展开放、改革的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战略决策,主要是开放打头的结果;在此之后采取的若干改革举措,基本上都是开放打头带来的连锁效应,也就是人们常讲的“开放倒逼改革”;而此间形成的法律法规,则都是管理作用的体现。设立“经济特区”就是开放打头、改革跟上、管理保障的范例。当然,这种循序渐进实现形式,有时也以同步拉动形式出现。2013年8月,国务院批准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就完全体现了这种特点。

(二)“三驾马车”原理的演化实现形式

在拉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三驾马车”的位置和作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这种变化是由需要解决的问题决定的。依据问题导向原则,可将“三驾马车”拉动经济体制转型基本实现形式演化为五种主要实现形式,这里主要谈三种主要实现形式。

第一,“开放、管理、改革”循环拉动形式。这种形式的基本路径是:通过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管理;通过强化管理,促进改革深化;通过改革深化,促进对外开放。

要打破行业的垄断,应该运用这一循环拉动形式。一是需要在已经推行诸多改革措施基础上,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引入竞争。不通过引入竞争,垄断局面就难以打破。二是必须在扩大开放、引入竞争基础上,紧紧跟上完善法规和强化监管。否则,就会导致无序竞争。三是应该在完善法规和强化监管基础上,抓紧深化国有垄断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引入竞争和强化管理,只是解决了垄断行业准入和监管问题,而不能解决国有垄断企业产权单一问题。同样不通过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就难以避免政府偏袒国有企业。

第二,“改革、开放、管理”循环拉动形式。这种形式的循环方式是:通过改革,促进开放;通过开放,促进管理;通过管理,促进改革和开放。

中国的金融体制转型,目前运用的就是这种循环拉动形式。一是把着力点放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上。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客观上要求完善包括利率和汇率在内的各种要素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二是在深化利率和汇率改革中,必须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如果不跟上开放,中国金融就会与世界金融调整相脱节,就难以使中国金融更好走向世界。三是在推进改革和开放过程中,必须强化金融监管。否则,就难以保障改革和开放顺利进行,更难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第三,“改革、管理、开放”循环拉动形式。这种形式的主要安排是:针对存在的体制机制弊端进行改革,根据改革的需要强化管理,通过扩大开放推进改革深化和管理水平提升。

中国农业体制转型和“三农”发展当属这种形式的范例。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的改革是从“包产到户”发端的,如果没有全国改革的大背景,就没有“包产到户”的生存和发展。同样道理,如果不跟上属于管理范畴的中央方针政策的指导和法律法规的保障,也不会有农村改革的深化和“三农”的发展。在农村改革和管理向前推进过程中,如果不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也就难以提高“三农”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