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3)

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3)

切实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不仅坚持制度为本、民主取向,而且体现了问题导向,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之所以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之所以把制度提升到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高度,背后是邓小平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性问题的洞察。

作为对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经验体会最为深刻的领导人之一,邓小平对传统社会主义所存在的体制性弊端也认识得最为清晰。他以非凡的政治勇气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他还说:“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这些事只要有一定的规章,放在下面,放在企业、事业、社会单位,让他们真正按民主集中制自行处理,本来可以很好办,但是统统拿到党政领导机关、拿到中央部门来,就很难办。”

尤其是邓小平对权力过分集中现象的剖析,至今读起来仍入木三分。他指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又与家长制作风相互助长,“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式的人物,他们的权力不受限制,别人都要唯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正因为如此,邓小平指出,必须对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进行改革,后来他进一步提出了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指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他还断言:“不进则退,退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深化改革,而且是综合性的改革,才能够保证本世纪内达到小康水平,而且在下个世纪更好地前进。”

可喜的是,经过多年的改革,我们已经成功解决了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问题,部分解决了权力下放的问题、官僚主义和家长制的问题。也要看到,要根本克服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和家长制现象,建立民主和法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还更需孜孜以求。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