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开放30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指导中国具体实践的过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在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以国家计划为主进行资源配置,转变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起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所有制结构方面,从过去的单一公有制转变为改革后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方面,由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转变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还指出,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同时还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如,收入差距扩大、社会阶层贫富差距加剧;教育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住房体制等改革过度市场化;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存在一些失误,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环境破坏严重,资源环境日趋紧张,等等。承认和正视这些问题并不是否认改革,而是为推进改革开放。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关于经济运行机制,在继续坚持市场改革的同时,要重新强调和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关于所有制结构,在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同时,要重新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关于分配关系,要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重视“共同富裕”,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
第二种观点认为,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是遵循西方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及其衍生经济政策的结果,改革就是向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核心理念“华盛顿共识”靠拢的过程。[3]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就在于中国走了一条以市场化、私有化、非调控化为导向的改革道路。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佳工具,其配置资源的效率远胜于国家计划和政府干预,政府干预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干预越少越好,市场作用越大越好。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过程,就是市场自由化过程,也是整个经济的非公有化过程。非公经济比例不断上升、公有经济比例不断下降,说明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等私有经济比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等公有经济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4]目前,改革开放仍存在一些问题,原因主要是市场化程度不够,政府干预过多,私有化还不彻底。
第三种观点认为,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属于民主社会主义政策,中国改革开放走的是一条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民主社会主义就是要保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其和平地长入社会主义,它既演变了资本主义,也演变了社会主义。中国所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如,“实行包产到户,废止近乎单一的公有制,实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本家请回来,是要发展混合私有制经济,这些政策都是对社会主义的演变或修正。
以上三种观点对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学理论分析和总结涉及三个基本问题:首先,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其次,总结或反思改革开放的教训是什么,即如何用经济学理论看待改革开放30年面临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总结或反思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什么,即用何种经济学理论指导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或者说改革开放的方向是什么。
我国改革开放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主要内容是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些环节和方面,借鉴国外合理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为我所用。改革既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也不是照抄、照搬国外的发展模式。我国要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二者的优势,这正是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我国在从传统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确实借鉴了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理论论述,并在实践中从过去过分强调集体利益转向适当强调个体利益,从几乎单纯的公有制经济转向适度降低公有制在经济中的比重和开创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和外资等私有制经济发展。有人误以为我国改革开放是遵循了西方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及其政策主张的逻辑。如果遵循西方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及其政策主张的逻辑,我国就不可能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如果遵循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逻辑,实行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和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就不可能倡导独立自主的以自力更生为立足点的对外开放。显然,“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是以西方理论为指导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这种说法会误导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方向。[5]
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不是遵循西方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及其衍生经济政策的结果,而且我国改革开放30年出现的收入和财富占有的差距过大、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和浪费性使用、环境污染严重、公有资产流失、私有制企业职工工作条件恶劣、腐败盛行等问题,恰恰是受到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为代表的西方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宣传和影响的结果。西方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倡导的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企业不注重资源节约,肆意排放生产污染物,最大程度地压低工资和降低工作条件,甚至生产和兜售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损害人民生命健康。
民主社会主义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和主张,虽然其主张的福利资本主义,对缓和资本和劳动的矛盾,改善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具有积极意义,但其本质是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而我国改革开放30年探索和完善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实质是依据社会生产力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重构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形态:一是建立和完善公有主体型的多种类产权形态。二是建立和完善劳动主体型的多要素分配形态。三是建立和完善国家主导型的多结构市场形态。四是建立和完善自力主导型的多方位开放形态。[6]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