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三大经济理论问题的争论(4)

当前三大经济理论问题的争论(4)

参考文献:

[1]卫兴华.科学地总结改革开放30年[J].高校理论战线,2008,(8).

[2]刘国光.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总结改革开放30年[J].中国社会科学,2008,(6).

[3]姚洋.中国30年高增长的背景[J].招商周刊,2008,(20).

[4]张维迎.理解中国经济改革[J].中国市场,2008,(3).

[5]刘国光.对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J].高校理论战线,2005,(9).

[6]程恩富.六次思想解放与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A].刘国光等.纵论改革开放30年:刘国光等26位学者多视角解析[C].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29.

[7]何干强.论科学发展与完善依靠人民的经济制度[J].经济纵横,2007,(6).

[8]万宗凤.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J].理论月刊,2008,(7).

[9]何干强.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的根本指导方针[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6).

[10]刘国光.关于分配与所有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7,(10).

[11]周新城.怎样看待两极分化[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12).

[12]何干强.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效率与公平[N].人民日报,2007-03-23.

[13]程恩富.公平与效率交互同向论[J].经济纵横,2005,(12).

[14]顾钰民.论经济发展方式的三大转变[J].福建论坛,2008,(8).

[15]裴小革.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2).

[16]简新华,殷保森.中国自主创新的动力和实现机制[J].江海学刊,2008,(1).

[17]林毅夫,苏剑.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11).

[18]华民.比较优势、自主创新、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何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之道路[J].复旦学报,2007,(5).

[19]李小平.控制和减少人口总量就是优化人口结构[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9).

[20]刘金塘,林富德.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前景[J].人口学刊,2001,(3).

[21]程恩富,王中保.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12).

[22]程恩富,丁晓钦.构建知识产权优势理论与战略[J].当代经济研究,2003,(9).

[23]程恩富.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须实现“五个提升”[N].光明日报,2008-07-22.

[24]程恩富.谈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几个现实问题[N].北京日报,2007-04-30.

[25]曹元芳,吴超,刘伯酋.美国次贷危机:原因、机制及教训[J].华北金融,2008,(5).

[26]张明.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演进及前景[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12).

[27]鲁维丽.论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8,(12).

[28]张鑫.从次贷危机看“裙带资本主义”[N].文汇报,2008-12-10.

[29]王中保.企业公有性、效率与经济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8,(6).

[30]王伟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认识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和原因:重读《资本论》和《帝国主义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2).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