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实践活动走向深入,要真正把前期开门听到的意见落实,把发现的问题整改到实处,就必须继续坚持开门,让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评判,让群众监督整改的过程,评价整改的实效,推动整改走向深入,避免教育实践活动沦为走过场。做好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集中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见实效,使之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确保整个教育活动的质量,必须坚持开门搞整改,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开门搞整改,就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整改成效的标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保持和发展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相信和依靠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是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质量,决定着整个教育活动的成效。
坚持开门搞整改,就是在制定整改方案时,一定要走群众路线,多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愿望,把群众的要求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方案形成后,要公布于众,根据群众意见,该调整的调整,该充实的充实。整改的结果,要向群众通报,让群众来评判,最终要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总之,要让群众真正参与到整改工作中来,真正看到我们的决心、步骤和实效。
坚持开门搞整改,就是要把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事情,群众最希望办、当前能够办好的事情作为整改提高阶段工作的重点。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要马上整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要限期进行整改;对应该解决但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说明情况,并采取措施逐步解决;对情况复杂、涉及面大,单靠一个地方、部门和单位难以解决的问题,上级党委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认真加以解决。要鼓励各级党组织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提高整改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在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只有随时打开“大门”,将各个环节都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让群众去充分审视,才能提高透明度、增强实效性,确保批评与自我批评能通过切实整改,收到治病的效果,从而清除作风之弊,荡涤行为之垢,让群众满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