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共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

政务信息共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

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既独立发展,没有任何隶属关系,又是一个联系紧密、相互依托、不可分离的区域,已经成为我国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但是,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三地存在着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从北京、天津、河北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看,所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也基本相同。因此,京津冀之间展开了在资源、资本、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等领域的一轮又一轮竞争。对于三个独立发展、没有任何隶属关系的行政区域来讲,要想联动协同发展,首先必须要打通信息障碍。

京津冀自身发展特点与复杂关系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2013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已进入全面推进、深化应用的新阶段。政务信息共享已成为政务部门有效规范经济社会秩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紧迫任务。”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也是未来京津冀发展必须重视的重要议题,2014年,国务院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领导小组以及相应的办公室,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在非规范市场体制下,京津冀区域内地方政府既是地区政治功能的责任主体,又是区域经济功能的责任主体,每个城市政府始终存在依据行政区划和各种行政手段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利益的需求使得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本地利益,防止税源外流,就经常采用行政手段干预生产要素的流动,人为制造区域壁垒。这就使京津冀政府间形成了一种非市场化、非规范化且彼此孤立的恶性竞争,增加了互无隶属关系的中心城市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摩擦,在非合作博弈格局下,势必在信息、制度、产业等方面形成相互封锁和各自为政的趋势,进一步强化政府间竞争的态势。

在跨省的京津冀都市圈内部,缺乏有效的权力监督和制衡机制而导致的城市政府行政权力异化(权力滥用与商品化),为跨省都市圈内部各自为政、恶性竞争提供了有力的运行保障。在横向关系方面地方政府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因而不存在行政上的直接监督和制约。上述情况,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