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大思路(3)

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大思路(3)

多措并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任何国家都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硬实力,另一条腿则是文化软实力。物质硬实力不行,这个国家可能一打就败;而文化软实力不行,这个国家可能不打自败。习近平非常重视文化软实力,他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他提出稳固“根基”的大思路,主要包括“一条道路”、“一项改革”、“四个自信”、“四种形象”、“树立四观”。

“一条道路”,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对文化发展道路的理解,要追溯到中共十五大。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走这条文化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遵循方向是“三个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内涵要符合“三个属性”(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目标是培育“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偏离这条发展道路,就会动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一项改革”就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没有这项改革,国家文化软实力就会缺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造血功能,也会缺少传播工具、平台和渠道。

“四个自信”,就是“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习近平强调:“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他之所以强调文化自信,首先,因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永恒魅力;其次,只要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就能使全世界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这正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四种形象”,就是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习近平分别从历史文化、国情特色、外交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四个角度强调,我们要建设好、向世界展示好中国的国家形象:“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这“四种形象”的提出,是习近平独到的理论贡献,果真能塑造起这四种“大国形象”,中国文化软实力必然大大提升在全世界的影响力。

“树立四观”,就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习近平强调要用好新兴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这段话切中时弊,抓住了文化强国建设和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要害。只有实实在在地引导国民特别是青年,正确看待历史、正确看待民族、正确看待国家、正确看待文化,才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无论对内对外,“骨气和底气”都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最强大的文化基因。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