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录取制度也遇到了中国缺乏诚信文化的挑战
我至今仍然记得去年湖北高考一个考点,数百名考生与家长在考试结束后围攻监考老师,原因只是监考老师太严了,没收了很多舞弊的工具。最后监考老师在当地警察的保护下才得以脱身。自己舞弊还如此嚣张,这已经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没有了基本的是非,只有私利、私欲。
去年韩国曾在托福考试中抓获5名中国的舞弊考生,其中有一名博士生。去韩国考的原因很简单,韩国托福考场监考没有国内严。
事实上,美国人的大学录取制度也遇到了一些中国留学生申请的挑战,假材料、假成绩单,让英美大学头疼不已,甚至业界流传一本如何识别中国学生作假的“红宝书”。今年年初,新西兰宣布查实299名中国学生在申请学校时作假,另有1000多人被调查。
试想,如果我们真的大规模推广美国模式,强调多元,强调看推荐信,看其他佐证其能力的材料,结果会是什么?很可能会重蹈加分与保送生的覆辙。很多人的成绩单都非常漂亮,每一个的材料都是光鲜的,获奖证书无数,推荐信充满溢美之词,让学校无从辨别真假。更有甚者,有作假能力的,大多会是非工薪阶层,有钱权交易的资本。作为高考基石的公平,就有可能被彻底摧毁。
目前的高考有其不足,比如衡量标准的科学性。但高考的改革,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国情、文化,否则,这些措施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也更具破坏性。
更重要的是,许多理论上可行,但不可操作或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措施,更有迷惑性,更有影响力,危害就更为巨大。因此,那些有社会影响力的专家与大V,更需要谨言,不能只是为博名而去骂、去批判。你是专家,更需要对社会负责,否则,与蛊惑造谣的本质区别并不大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