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人民网、新华网等12家国内主要网站在首页开设“网络监督”专区,并提供举报链接;9月,中纪委官网开通,我国网络反腐向制度化迈出重要一步。一年来,中纪委官网日均收到举报量一度达到800余件,成为网络反腐的重要力量。
但从全国的数据来看,网络反腐功能从中央到地方呈现逐级弱化的特征。特别是到县级,纪委监察局网站主要是做一些工作动态与政策法规的宣传,举报方式单一且互动性较弱。网络反腐如何走得更远,仍然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
2008年以来,我国出现了大量网络反腐的经典案例,彰显了网络作为新的反腐利器的巨大功效,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但同时网络反腐引发的“人肉搜索”、侵犯隐私权与名誉权的案例也屡见不鲜,这又成为网络反腐为人诟病的一面。因此,对于网络这一新的反腐利器,我们既要看到其优势,也要认识到其限度与不足;既要发挥其反腐败的积极功效,也要限制其消极影响。
网络反腐具有民主、安全、低成本、高效等优势
网络反腐在近几年内迅速成为反腐战场的生力军,社会舆论对网络在反腐作用中的认可度急剧上升。网络反腐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绩,就在于它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网络技术赋予网络反腐的优势和力量非常明显,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民主。网络技术的交互性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物质基础,一改传统媒介单向的灌输式传播,公民由被动变为主动。公民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主张;可以对当前的国际与社会问题进行评价;也可以就某个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这可以看作是公民意见表达的现代方式。强国社区、天涯论坛、七一社区等都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便利的渠道,通过这些渠道,党和政府可以切实地了解舆论走向与民意,成为意见综合与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也是网络反腐的重要平台。网民的网络反腐可以说是一种间接的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的体现。网络技术激发了公民在网络上的政治参与行为,这种网民的“参与”对官员具有巨大的威慑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