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进民也进”

北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进民也进”

摘要:未来国企、民企都要走混合所有制的道路。混合所有制不仅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关键在于法人治理结构的真正完善,这样才能把现代企业制度确立起来。

《国民共进》这本文集围绕着中国国有企业市场化和公众化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从企业的改革发展实践出发,概括了宋志平同志提出的“央企市营”模式,总结了混合所有制实践创新的成果,展望了通过“混合”,实现国、民共进发展的前景。从文集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无论中国建材的联合重组还是国药集团的大整合,都得益于混合所有制所带来的资源和动力,也可以说,是把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市场的资源整合彻底结合起来,而这个结合点,正是混合所有制。

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是首要问题。产权模糊、投资主体不明确、投资方的权利和责任不清晰是国企改革和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产权改革是突破口,是主线。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国有企业的产权安排可能要分不同的层次和类别,国有企业的资本体制改革应分为两个层次。

高层次是国有资本体制的改革。国资委不是直接管一个个企业,而是管资本的配置,它可以通过组建若干行业性的或综合性的国有资本投资基金公司,达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低层次是国有企业改革。应该让国有企业变成真正的市场经营主体。

实践证明,就竞争性领域的企业而言,通过市场途径实现产权的多元化,引入“所有者的眼睛”,是解决所有者缺位和降低监督成本的一个突破口。在宋志平“央企市营”的机制创新和具体内涵中,包括了产权多元化、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一系列的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实践表明,产权明晰加上有效治理,会为企业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无论从企业层面来看,还是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都是当前最重要的改革措施,而且是能够迅速见效的改革措施。文集中提出,“国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公式,我很赞同。混合的好处不仅能够将国企的实力和民企活力结合起来,便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也便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混合所有制经济还能够提供国企民企合作的平台,使法人治理结构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能够放大和增加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在这里,一定要充分理解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意义。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论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意味着资源用活了,资本用在最有效的领域。所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绝不是“国退民进”,而是“国进民也进”。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