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华北人民政府在区一级部委机构的设置上比较完备,具有前瞻性,在基层政权的建立过程中严格按照民主程序,广泛代表了民意,因此大大加快了中央政府建立的步伐,为新的中央政府提供了组织框架和基础。
执政经验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延续
华北人民政府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前夕,它所积累的政权建设经验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重视制度建设,在政府走向正规化方面做出了表率。华北人民政府是“由游击式过渡到正规式的政府”,在成立之初,还很不正规,一些部门和地方游击习气浓厚,组织纪律性差,办事拖延推迟,不讲求工作效率,而“正规政府就须首先建立一套正规制度和办法,才能办好事情”,因此,为了使政府逐渐走向正规,华北人民政府在政权建设过程中特别强调规章制度在规范政府和公务人员方面的作用,先是颁布了《华北人民政府办事通则》,并责成各部门依据通则规定办事细则,之后又建立了各地和各部门的报告制度、会议制度和办公制度。这些制度化建设的努力,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迅速走向正轨积累了经验。
在接收和管理大中城市方面,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由于长期生活和战斗在农村,缺乏管理城市的经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接管城市之初,曾经犯过一些错误。如有些地方进城后,曾实行过不收税的政策结果反而引起人心不安,自己也没有财源;有的地方曾提出“人人有房住”,结果房客不交租,房东不修房屋、不出租房屋甚至拆掉房屋,等等。三大战役开始之后,如何接收和管理大中城市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为此,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进城以后到底怎么办”的问题让与会同志讨论。l948年底,北平、天津解放在即。11月8日,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把接管平、津的任务交给华北局。1949年2月,随着天津、北平相继解放,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陆续搬到北平办公。为了顺利接管平、津,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区别对待原有的政府机构和经济组织;对旧人员实行包下来的政策,有秩序的给饭吃;兼顾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接管平、津和其他大城市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的顺利转变。” 其间积累的经验为党管理城市提供了借鉴。
重视监督和监察工作,为防止官僚主义和生活腐化作风滋生,建立全国性的监察制度提供了参考。全国革命胜利前夕,党中央对革命胜利后如何建设全国性执政党问题十分重视,多次要求全党同志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作风,戒骄、戒躁,以防止官僚主义和生活腐化作风滋生。作为全国政权建设的试验,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更是把整饬政风,防止官僚主义和生活腐化作风作为执政党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来看待。首先,整顿区村级组织。华北人民政府将整顿区村级组织,视为民主政权的基础。针对村县级政权强迫命令作风盛行,多占土地改革果实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出现有些村干部蜕化变节,违反法纪,欺压百姓的实际情况,华北人民政府成立之初便决定严厉整顿区村级组织,通过“表扬好的,批评坏的,处罚不可救药的”,来改正部分区村干部严重地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其次,设立华北人民监察院(内设人民监察委员会),通过监督、检查、检举并决议处分各级行政人员、司法人员、公营企业人员的违法失职、贪污浪费及其他违反政策、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来防止和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
华北人民政府是新民主主义建国理论在华北地区的区域性实践,虽然其建政方针和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华北解放区,但由于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已经为时不远,因此,和其他解放区政权相比,华北人民政府对新中国建立的影响更为明显,不仅为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政权基础,而且也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可贵经验,是新中国的雏形。这正是梳理华北人民政府和新中国建立关系的意义所在。
(作者阎书钦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张卫波为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