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金融改革领先于其他改革

如何看待金融改革领先于其他改革

2005年之后,中国各个层面的改革节奏均有所放慢,唯独金融改革的步伐仍然较快。金融改革的难点在于,以自下而上的地方试点方式推进,效果甚微,失败概率大;以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方式推进,由于缺乏其他改革的配套,孤舟独行,困难重重。因此,推进金融、国企、价格、行政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并为防范危机的发生而推出针对性的改革举措,才是当务之急。

温州金融改革起步于2012年3月,迄今已经两年多了,其初衷主要是规范和发展民间金融,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防范资金链断裂和金融风险的集中爆发。然而,时至今日,温州的金融链依然紧绷,且国内出现金融风险点的地方有蔓延趋势。而追溯历史,会发现,相比其他改革,金融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一直在推进,从未中断过。尽管它领先于其他改革,但效果却总是低于预期目标,可谓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原因究竟何在呢?

如何看待金融改革领先于其他改革

中国金融改革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举措包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人民币汇率并轨等,并且很早就提出增加直接融资比重、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自由兑换等目标,这比起经济领域中的财税改革、国企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及资源品价格改革等的目标来,都更加领先,且更加国际化。尤其是次贷危机之后,中国金融改革的目标更加具体,力度也更大,而其他经济领域的改革则显得雷声大雨点小。

金融改革之所以力度大且领先于其他改革,第一个原因在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关联到任何一个经济部门,金融改革也会促进这些部门加快改革步伐。如利率市场化改革将缩小不同部门之间的融资成本,以利于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又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也是金融改革的一项长期目标,它可以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第二个原因是金融改革对改革的关联各方利益格局影响相对间接,故阻力较小。如物价改革、国企改革、财税改革以及行政体制改革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故改革方案经常会难产。第三个原因是金融改革受体制性因素相对较少,更具有国际可比性,故改革目标相对清晰,也便于形成共识。

因此,我们发现,自2005年之后,中国各个层面的改革节奏有所放慢,体现了稳中求进的特色,唯独金融改革的步伐还是较快,从2005年提出的汇率制度改革,到2009年再推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领域中两大最核心的价格改革都取得了明显进展。但环顾其他领域的改革,却总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曾经多次提及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个税改革、房产税改革等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改善当今社会突出矛盾的改革却举步维艰。尽管金融改革可以促进其他领域的改革,但从过去20多年的案例看,要促成其他方面的改革还是有一定难度,更不要说能替代其他领域的改革了。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