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金融改革领先于其他改革(2)

如何看待金融改革领先于其他改革(2)

自上而下or自下而上 上下两难

金融改革一般可以理解为两个层面的改革,一个是体制层面的改革,如国有体制、民营体制、监管体制、开放体制和进入壁垒等;另一个层面的改革是金融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包括利率、汇率及有价证券、期货等。无论是哪个层面的改革,都需要顶层设计,因为金融改革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至于改革的路径,应该是自上而下,但作为中国特色,不少改革往往会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自下而上的模式。

尽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金融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迄今为止,不少重大的改革还是进展迟缓,有的在时间上大大超过了当初的规划,如汇率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等;有的在改革效果上还是不尽如人意,如在股票发行体制改革方面、项目审批和一行三会的监管尺度方面,等等。即便是自下而上的改革试点,如温州金融改革、上海自贸区等,在政策的执行层面上,似乎也不通畅。或是因为温州的企业钱荒问题不是单纯的融资难问题,它还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相关,与当今的行政体制和公司治理水平相关;或是因为发展支农支小的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仍旧不能让这些创新金融机构有利率和吸储的优势,不能提升其贷款质量,这就意味着,要解决温州的企业危机和金融难题,必须得靠其他改革与金融改革相互配合来推进。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资本、人力等要素都是自由流动的,尤其是金融资本,其流动都是分分秒秒的事情。因此,金融改革以地方试点的方式来推进,事实上很难做成。若试点地区监管放松,则大量热钱会涌入进行监管套利,导致金融混乱;如果监管不放松,则没有吸引力,改革意义也不大。更何况在目前的行政体制下,各个地方政府都会想方设法绕过监管,采取多种优惠政策来吸引资金,那么,改革试点地区的优势又在哪里呢?

由于金融业,尤其是银行的长期高度垄断,导致实体经济所创造的很大一块利润被金融企业蚕食了。如2013年金融业中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子行业在内的43家金融业上市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5万亿元,占所有上市公司净利总额逾五成。因此,只是改下面而不改上面,金融改革的地方试点就没有多大意义。但就算是推行自上而下的金融改革,仅仅局限于金融领域的改革又能走多远呢?

比如,2005年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2010年又出台了鼓励民间投资新36条,将近10年过去,竞争性行业中的国有经济有多少退出呢?据统计,服务领域中国企的产业占比约为2/3,如果金融之外的运输、电信、水利等国企依然维持垄断局面,则服务业的大部分信贷依然被国企所占有,即便银行业垄断被打破也依然如此。没有实质性的退出,所有的准入其实都是空谈。

综上所述,金融改革的难点在于,以自下而上地方试点的方式推进,效果甚微,失败概率大;以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方式推进,由于缺乏其他改革的配套,孤舟独行,困难重重。因此,改革必须按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要求,即全面而深化推进改革,其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能仅仅依赖于金融改革。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