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为解决非公企业党员数量少、组建党组织难的问题,淮安市淮安区在非公企业中实施的“千名党员源头拓展行动”要求,各乡镇党委今年发展党员总数中企业职工比例不得低于20%,其中一线职工不得低于10%,非公企业工会、共青团组织定期向上级党组织推荐优秀青年人才、专业技术骨干。这是江苏实施非公企业“源头拓展行动”的一个缩影,旨在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党群共建推优等方式,帮助没有党员或仅有个别党员的非公企业发展党员。
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着眼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重视做好在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着力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和分布。
在安徽,广大农村党组织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着力把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
在重庆,党组织采取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双边共管、双边考察、两地公示等办法,加大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
在青岛,国企实施党员“双培养工程”,注重发展生产一线班组长、业务骨干、技术能手入党,做到关键岗位、艰苦岗位有党员。
在清华大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在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不断完善校、院系领导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制度,校党委书记亲自与发展对象谈心,参加接收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在生产、工作一线发展党员109.8万名;发展工人党员17.5万名,发展农牧渔民党员42.6万名,发展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党员26.7万名,发展学生党员94.6万名。祝灵君表示,这些数据反映出,全国党员队伍结构正进一步改善,基层一线党的力量在不断增强。(记者 盛若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