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我国立法工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2)

十八大以来我国立法工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2)

“引领”——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全面深化改革,当代中国在历史机遇面前作出的战略抉择。正确处理改革决策与制定法律的关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预算法的修改,见证了改革与立法之间关系的变迁。这部有着经济领域“小宪法”之称的法律,历经四次审议,于今年8月完成了20年来首次大修。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任务,明确了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今年6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的任务。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预算法修正案草案过程中,着力将中央的改革决策和任务措施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加以确认,实现了立法与改革决策相衔接,发挥了立法对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继通过关于修改文物保护法等12部法律的决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关于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等7部法律的决定、关于修改保险法等5部法律的决定等。

据介绍,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涉及改革领域的现行有效法律就有130多部,包括法律132部,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7件,需要制定、修改和废止的立法项目有76件。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发展压力大,社会矛盾凸显,各种事物千头万绪,这就越需要强调树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乔晓阳说:“我们党越重视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法律就越有权威,党的主张就越容易被社会认同。”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