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建立健全党的作风建设领导示范机制
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建立健全领导示范机制,是保证作风建设经常抓、长期抓的关键所在。一是明确领导示范的具体内容和行为。在遵循党内法律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干部的不同层级、地域、部门,制定相应的领导示范标准。对照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规范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尤其是针对“四风”等各种不良行为,明确规定正面示范行为,内容做到具体、细化。二是加强强制性规范和教育性引导的有机结合。改变主要依靠强制性指令要求的做法,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有效引导、规范领导干部的个人行为,帮助领导干部自觉形成率先垂范的习惯。上级或同级党组织要定期开展领导干部谈心谈话活动,帮助思想负担重的领导干部理顺情绪、释放压力。三是建立领导示范的监督问责制度。细化“失范”行为,明确监督约束内容。推进党务、政务、财务等工作信息公开,夯实领导示范的载体。结合党内监督、社会监督,科学建立领导示范考核评价制度,有效运用考核评价结果。要把领导干部是否深刻查摆自身作风问题作为领导示范考核内容,坚决杜绝以工作问题代替作风问题、以班子问题代替个人问题、以共性问题代替个性问题、以下级问题代替自身问题等不良现象。要定期检查、督促、问责、整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改进作风制度规定的情况。
五、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建立健全党的作风建设实践活动机制
实践证明,集中教育实践活动是整改作风突出问题,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途径和直接推动力。一是完善教育实践活动运行机制,保障作风建设教育实践活动质量。围绕加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这个核心,以突出解决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确定活动主题和目标任务。在分类指导原则下,建立健全学习、查摆、整改、评议、建制等工作程序。在分批次进行中,要实现上下联动、无缝对接。比如,在第二批的整改阶段,第一批单位开展“联系基层回头看”活动,做到既以上看下,也以下看上,上下配合,共同推进。活动中要搭建党内平等交流平台,激活实践活动的源泉动力。扩大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在活动每一个环节搭建群众参与的有效平台。完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坚持自上而下领导带动、层层督导,统筹指挥、上下畅通的工作方式。二是建立活动经验总结机制,把活动中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为制度机制,巩固活动成效。在活动后期及结束后一个时期内及时建立作风建设经验总结梳理机制,搭建全党作风建设经验总结的动态共享平台。无论是宏观层面的经验、制度、措施,还是微观层面的做法、规定、方法,及时梳理总结,进入共享平台供各地交流借鉴。与实践活动主题密切相关的比较成熟的制度规定要做到及时出台。比如,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题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机制、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党员干部进社区报到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教育引导群众机制、群众对党员干部评价监督机制,等等。
六、以群众满意为本,建立健全党的作风建设考核测评机制
建立健全党的作风建设常态机制,必须强化对作风的考核。一是确定测评主体、对象和方式。测评主体一般是组织、纪检等职能部门或者党委、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在测评主体中增加普通党员和群众的比重。测评对象要包括两个方面:党员干部个人作风状况;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状况。要综合运用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测评等多种方式。二是建构测评指标体系。按照党的作风建设的目标要求科学设定测评标准,细化、量化具体指标,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五个基本板块的基础上,分为总体要求、个性要求、正向指标、反向指标等。三是规范测评时间和研判程序。坚持在干部年度考核中、干部调整前、推优评先前、急难险重任务中四个节点必测。定期与纪检、政法、计生、信访、统计、审计等部门进行通气、会商,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研判,在条件基础、多方结果、群众口碑、纵向变化、横向排名等方面进行比对分析。四是科学运用作风测评结果。通过量化结果实现分类定档,并把考评结果向被测评对象进行反馈,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整改要求。通过强化奖惩凸显导向作用,将作风考评结果与选拔任用、调整交流、评先评优、典型选树和关爱提醒结合起来。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特别是造成不良影响的,实行“一票否决”,及时予以组织处理。五是通过深入剖析加强整体认识。定期分析研判考评结果,准确掌握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状况及趋势。特别是对反映比较集中的倾向性、苗头性、普遍性问题,进行重点解剖,找寻深层次原因,探索作风建设一般规律,为有针对性地加强作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课题组成员:施仁德 彭立兵 刘大秀 韩灵 谭彦德 卫刘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