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也同步提升。境内外各种民调结果几乎一致地显示:中共十八大以来,民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大增,对国家发展的方向普遍感到乐观。民心齐方有天下治,民气可鼓不可泄。风清、气正、心齐,天时、地利、人和,人民群众的信心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迈进的坚强后盾、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
“风成于上,习化于下。”社会风气的形成是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背景紧密相连的,而党员干部的引领示范尤为关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重拳重典治理“四风”为焦点,以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引领社会风气的改变,从而形成了大气候与小气候协同改观、激浊扬清与建章立制齐头并进的全方位推进格局。为了防止“四风”反弹,一年多来,中央狠抓制度建设,相继制定19项制度规定。如《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的印发,为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提出了明确方法;改进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矫正了一些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公务接待、因公出国、楼堂馆所建设等系列规定的出台,为管住餐桌浪费、堵住“形象工程”立了铁规,让迎来送往、公务用车有了章法。惩治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制度“笼子”越扎越密、越扎越牢,腐败分子逃到天涯海角也要被追缉归案。
但是,在充分肯定这次活动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当前,作风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反“四风”的许多成果是在高压态势“压”出来的,是“不敢”的表现,距离“不能”的严密制度约束和“不想”的政治自觉,仍有不小的距离。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很多人担心活动一结束就曲终人散,‘四风’问题又‘涛声依旧’了。还有一些人盼着紧绷的弦松一松,好让自己舒服舒服。一些人等着看中央还要出什么招,看左邻右舍有什么动静。对此,我们的态度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因此,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全党必须坚决按照习总书记的部署,扎扎实实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唯有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通过立破并举、扶正祛邪,才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努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实践表明,无论是刹“四风”还是树正气,作风建设上的“破”和“立”都要立足于着力深化规律性认识,从正反两个方面把握规律性认识,切实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真正像荀子所说的那样“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顺藤摸瓜、庖丁解牛。“麻绳最容易从细处断”,作风建设切不可大而化之、眉毛胡子一把抓、隔靴搔痒,更不能南辕北辙、无的放矢。“四风”问题最大特点是反复性和顽固性,这也是作风顽症“风过草抬头”,屡禁屡犯、禁而不绝的症结所在。要根治这两大难题,就要从其成因、蔓延等规律性特点上寻找突破口,开展“靶向治疗”,破解其重复出现的基因链,铲除其形成的土壤,改变其滋长的气候环境,并培元固本、形成长效,确保痼疾不复发、“四风”不反弹。同样,作风建设在“立”的问题上,也要探索规律,善于总结和推广成功做法、典型经验,由点及面,形成制度,使之蔚然成风。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党员干部要自觉引领社会风气,做良好风气的倡导者、维护者,就要严字当头、防微杜渐、练就“邪不可干”的本领。习总书记关于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的8点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固本强基的方向和路径,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身体力行。要在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等8个方面逐项对照检查,形成从严治党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保障,不断拧紧螺丝,不断上紧发条,让“四风”无处可生、无罅可钻,使风清气正、心齐事成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净化改善我们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惟其如此,党员领导干部和所有公权力机构,一定能做到夙夜在公,戒虚求实,敢于担当。人间正道为苍生,“以百姓心为心”,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心想事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