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景区“特产不特” 旅游商品同质化之思(2)

【案例】景区“特产不特” 旅游商品同质化之思(2)

旅游纪念品同质 “门票经济”下的一个苦蛋

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不是特产的“地方特产”,旅游商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一方面的确让希望到不同景区能够“尝鲜”买不同旅游纪念品的游客很扫兴,提不起购买欲望;另一方面也让景区的增殖商品服务销量大减,缩短、摊薄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分量,是一个一举两失的笨举动。在大力提倡发展旅游经济的当下,这的确应该引起相关方面的深刻反思。

国内景区旅游纪念品趋同,表面上是商贩的经营理念问题,不知道或者说不会用地方特色商品吸引顾客(游客),而根本上,却是相关特色纪念品开发的缺乏。毕竟,如果确有特色畅销的地方纪念品,不会有商贩放着大钱不赚,去拾人牙慧的买一些毫无特色、毫无地方意味、印记和吸引力的所谓旅游纪念品。

那么需要追问的是,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能够赚大钱那为什么很多景区不积极去创意开发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呢?

可能的理由一大堆。比如就有旅游业内人士说,其实关于旅游纪念品的创意不少,但能把好想法做成好生意的体制机制比较欠缺。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旅游纪念品版权的保护力度和对盗版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创意产品的产业链要衔接紧密。这样才能产出叫好又叫座的旅游纪念品。

这些理由固然没错,也的确是亟待改观的事实和需要强化的地方;也固然,旅游纪念品的创意、开发和推出,还受其它很多因素的制约。但问题是,为什么就同样的环境,一些景区的特色旅游纪念品就能够卖的红红火火甚至“外销”呢?比如报道中网友吐槽的“朋友去四川给我带来一把梳子,上面竟写着‘少林寺纪念’”。少林寺的梳子能够卖到四川,这难道说少林寺的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的不成功?

这也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只要有心其利断金,固然现在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困难阻碍着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创意、开发和推出,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旅游景区及相关方面在景区经营理念上的滞后和不够灵活——抱着门票经济的老弦弹,盈亏都找门票说事,不愿多冒险、不想多投入,缺乏景区经营服务换档升级和拉伸、延长的理念、勇气、信心和远见。

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环境能够成就梦想,同样也能湮没创新。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国内景区门票价格涨得太快太容易,地方和景区依靠“门票经济”就可赚得盆满钵溢,岂还需要或有动力延伸服务、拉长旅游产业的动力?

记者统计A股市场上的7家景点类上市公司发现,近十年来,峨眉山A、黄山旅游、丽江旅游均调价两次,接近国家发改委规定的三年一次的“上限”。财报显示调价后,几家主要的景点类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率都有所增长,部分景点类公司的毛利率甚至超过60%,高于房地产等其他暴利行业。这就是很生动的说明!

作为旅游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旅游纪念品同质化、低端化遭吐槽,实际就是在(变相)呼唤旅游经营的换档升级和“高端化”,这也是大力发展地方和我国旅游产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要实现这些,相关方面就必须抛弃“门票经济”思维,着力在旅游产业的拉伸上寻找新的、更大的经济效益增长点。作为国家,这也再次昭示必须尽快出台科学合理的相关景区门票价格管理办法,通过门票价格的严管,倒逼相关景区、地方政府等在包括开发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在内的拉伸旅游产业上想点子、下功夫。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