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背后的细节(2)

揭秘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背后的细节(2)

试验现场有多少人参与其事,都做了些什么?

核武器试验是为了考核核武器的设计原理、制造质量、爆炸威力、杀伤效应、安全性能,是一项大型的科学实验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有5058人,来自解放军总部、各军兵种、新疆军区、兰州军区、二机部、公安部、卫生部、国防部十院、军事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等26个部门和单位,其中二机部九院派出222人,在现场组成第九作业队,以他们为核心,围绕核装置和核试验开展各项工作。

第九作业队由李觉任队长,吴际霖、朱光亚任副队长,吴际霖、朱光亚、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陈能宽、邓稼先、方正知、苏耀光、疏松桂、陈学曾、吴永文、何文钊、倪福荣等14人组成技术委员会,是九院核试验的技术领导核心,负责研究解决核试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下设七个作业分队,队领导也都是各专业的科技骨干,队员中还包括一些高级熟练技工,分别担当从元器件到整球的装配、铁塔上下吊装、核装置保温、插雷管、仪器测试、高速摄影、遥控起爆、剂量检测、取样鉴定等各项任务。他们同现场各参试单位人员一起,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搭起帐篷,头顶变幻莫测的青天,脚踏广袤无边的沙漠,生活十分艰苦,而且保密要求极严,隔绝与外界联系。但大家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工作极端负责,精心操作,不分昼夜。原子弹的装配精度要求非常高,有人形容如同瑞士的精密手表,丝毫差错都会直接影响原子弹的威力,甚至成败。第一次核试验,没有任何经验,只能靠在实践中摸索,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是反复演练,甚至拧螺丝钉拧几圈都要烂熟于心。正是靠着这种严肃精神、严格要求、严细作风,保证了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没有出现一点纰漏。

现场另一支大队伍就是负责核武器效应试验的工作人员,包括核试验基地科研人员和总后、空军、海军、炮兵、工程兵、装甲兵、通信兵、防化兵、铁道兵、二炮十个核效应试验大队,以及国务院农林、水电、铁道、电子、电信、电力、建工、粮食、卫生等部门的参试人员。他们的任务是要通过各种实测手段和方法,摸清在空中、地面、地下各种条件下核武器的毁伤和破坏规律,以期达到在核战争中消灭敌人,保护自己的目的。试验现场几平方公里内,按不同距离布置了飞机、坦克、火炮、军舰、导弹、雷达、火车头、汽车、楼房、车站、人防工程等各种效应物,以及猴、狗、马、驴、兔、白鼠等生物效应物,等待做核爆炸的冲击波、光辐射、核辐射和电子脉冲等的毁伤效应试验。核武器试验是一种接近实战的大规模综合性的科学实验。我国首次核试验虽然前无案例,没有实践经验,然而由于参试人员勇于担当,思想准备充分,工作周到细致,还是得到了比较圆满的结果。法国第一次核试验基本没有得到什么数据,美国第一次核试验得到的数据也不多,而我国第一次核试验按设计要求应得到的数据基本都得到了。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