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能否成功,有多大把握?
14时30分,张爱萍、刘西尧等进入距离爆心约60公里的白云岗观察所。全试验现场都在等待起爆时间和试验结果。罗布泊一片寂静,耸立在爆心区的102米高的铁塔,如同钢铁巨人托举着将要爆炸的核装置。研制核装置的邓稼先、陈能宽等科技专家,几乎是屏住呼吸紧张而又激动地等待着试验时刻的到来。
核试验是一种大型科学实验,既然是科学实验其结果可能是成功,也可能是不成功。12日晚,在试验委员会常委会上,就研究到这次试验万一不成功怎么办的问题,科技专家们认为,不成功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在发出起爆指令以后,由于铀238自发裂变产生的中子引起“自燃”走火的提早核爆炸,使爆炸当量减少,达不到预期目的;另一种是只发生化学炸药爆炸,没有发生核爆炸。
14日晚,总理问刘杰:“前边13日发来的电报看过了吗?”刘杰答:“看过了。是今早上班后看到的。”刘杰认为,只发生化学炸药爆炸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多次的聚合爆轰试验没出过问题,说明我们对聚焦技术的掌握是好的。至于铀238自发裂变产生的中子而引起提早核爆炸的问题,到底有多大的几率,需要请专家再研究一下。
15日早晨一上班,刘杰就来到九院设在北京的理论部。找到理论部第一副主任、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要他对铀238自发裂变产生的中子提早引起核爆炸的几率有多大,提出论证看法。
周光召考虑任务紧急,提出可否请长于中子理论的物理学家黄祖洽和数学家秦元勋一起来完成。刘杰表示同意。当天傍晚,周光召兴冲冲来到刘杰办公室,汇报了他们三人研究估算的结果,并郑重地递交了一份由他们三人共同署名的研究报告:“经估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的可能性超过99%。”
刘杰当晚亲自把周光召等三人的报告送给总理,总理看后又向刘杰了解一下试验现场各项准备的进展情况,最后问刘杰:“你现在考虑我们的这次核试验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刘杰回答:“总理,我的估计有三种可能:第一是干脆利落;第二是拖泥带水;第三是完全失败。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一种可能性是最大的。”周总理满意地点点头,但仍叮嘱刘杰:“要做好以防万一的准备工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