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言必称“我的” 治官员话语之腐败

【案例】言必称“我的” 治官员话语之腐败

【基层执政】

【事件介绍】

1

官员说话不宜称“某地的”为“我的”

经常听到有的地方领导干部在讲话、发言或作报告时说,“我的人口”多少、“我的GDP”多少、“我的财政收入”多少,所言“我的”意指他所在“某市的”“某县的”或“某乡的”,似有一种“老子天下第一”之霸气,让听者倍觉不爽。

或许,有些地方或部门领导将“某地的”或“某部门的”称作“我的”,是想表达自己对所主政、主事的地方或部门的情感,认为是言明自己把所从事的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境界。若此,貌似无可厚非。可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是,很多官员言必称“我的”,表现出的是一种强烈的个人“所有”和“居功意识”。譬如,有的领导干部在介绍地理位置时,说“我的东边是某市、南边是某县”,等等,俨然有“溥天之下”之威;在介绍随行人员时,说这是“我的宣传部长”“我的国土局长”,等等,俨然有“率土之滨”之气;在介绍经济形势时,说“我的财政收入大增”“我的税收再获突破”等等,俨然国库是他家的。

只要稍加留意,不难发现,甭提在非正式场合,甚至在正式场合,以上“我的”之表述方式的官员也不少。有些官员对此早已习以为常。或许不排除少数人说者无意,但听者是有心的。可以说,这样的话语乏善可陈,有伤民心,若成“气候”必致离心离德。更何况,久而久之养成“习惯”,真的可能将国家的、人民的当成“我的”。

记得过去有段时间,官场中流行“老板”“老大”“哥们”等称呼,表现出严重的“小团体主义”和“江湖习气”,后来有的地方还专门发文重申“党内应互称同志”,彼股歪风才有所遏制。当前,中央正在深入贯彻八项规定精神,管住官员的嘴不仅要禁住公款吃喝,而且要治一治话语之腐败。是时候刹一刹某些官员惯称“我的”之风了,“我”只是人民的公仆,而非百姓的主人!

让人“不爽”的“我意识”当鼎力革除

对于某些官员言必称“我的”这种言语异象,有专家直接斥之为“利用特权满足炫耀需求的‘炫耀性腐败’”。在笔者看来,这种“炫耀性腐败”,其实质就是“炫官”“炫权”,是权利等级意识在作祟,更是官本位心态膨胀之必然表现。而其展现给我们的一副不可一世的霸道之相,不仅是作者倍感不爽,恐怕谁听到都感到堵心。

没有平等就没有民主。当“权为民赋”被官员曲解,“权力乃公共服务工具”被异化为私权,本是平等的属下变成了自己的“家奴”,则家长制、一言堂必兴;当把手中权力误做上级“赐予”而非人民所赋,则势必造成权力作为的错位,导致权力失范,其结局只有一个:必然走向腐败。那些被捉的“老虎苍蝇”,即便嘴上没念,可又有几个不是在心中常念“我的歌”?念久了陶醉了,就自然会真假不辨、公私不分了,还能不担心他时刻惦记着国家的、人民的啥?并且都当成“我的”并取之泰然?言由心生。即便不是挪上身,恐怕也保不齐会利用手中权力恣意挥霍浪费公共资源。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