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言必称“我的” 治官员话语之腐败(5)

【案例】言必称“我的” 治官员话语之腐败(5)

【启示与思考】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在的体现或反映,语言表达与内在思维活动密切相关。“言为心声”,官员经常说什么样的话,怎样说话,言语中能够反映出这些官员内心的真实想法,能够体现出其修养、作风、能力和水平。

某些官员讲话惯称“我的”,毋庸置疑,是其过于浓厚的自我中心观念、个人主义在作祟。这些官员张口闭口“我的”,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狂妄自大,霸气匪气毕露无遗,是在赤裸裸地,自觉不自觉地炫耀自身的权力。这些官员心目中充满了自我,谈何容得下他人、容得下群众?谈何能与他人团结共事、能做人民的公仆?

对官员讲话惯称“我的”的不良现象,赖明指出,要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契机,管住官员的嘴,不仅要禁住公款吃喝,而且要治一治话语之腐败。

治官员话语之腐败,有两点至关重要。一要让官员认清自我,知道我是谁;二要让官员认清权力,知道权力是谁赋予的。惟有如此,某些官员的头脑才会清醒,才不敢乱讲“我的”了。

十八大以来,中央重拳反腐成效显著,并辅之以八项规定、反“四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良药,很多官员履职时已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那种趾高气扬、言必称“我的”的官员已不多见。但要让官员们从骨子里祛除“我的”意识,树立公仆意识,唯有从制度上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即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作出战略部署,就官场治理而言,被认为是反腐从治标转向治本的重要节点,预防和打击腐败的制度和规则有望得到进一步完善。而一旦依法反腐取得突破性进展,某些官员头脑中的“我的”意识就再无存活空间,只能老老实实做一名人民公仆。对此,我们有理由寄予更多期待。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