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人会觉得,抓住官员某些“习惯说法”大做文章,是一种小题大做的过度阐释。其实,官员的言行举止不只是个人修为与素养的表现,同时更是权力是否得到有效约束的典型表征。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一个官员哪怕私德再差,在公众场合也必须有所顾忌有所自律,使言行举止表现得与其职业身份相符。某些官员言必称“我的”,不只是表达方式的问题,而是因为其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唯我独尊”之感。
更确切地说,这是普遍存在的权力失范,投射到官员话语表达上的习惯养成。类似的“话语腐败”,确实是该治一治。但若只是发文禁止,意义其实并不大,关键还是要从严格约束权力入手。唯有权力真正被关进笼子,公仆意识才能取代“我的”意识。
官员“我的”“领地意识”应铲除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这是影视剧中土匪强盗的常见开场白。按照他们的逻辑,似乎只要盘踞在一块地盘,这地盘上的一切事物就都归他个人私有,如同狗在树底下撒尿就宣示了自己是这一亩三分地的主人。这种源于动物本能的“领地意识”如今也出现在了官员身上,言必称“我的”,表现出了强烈的个人所有意识,这种“领地意识”危害甚深,应予铲除。
中国自古就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规训,在极权时代,世间万物都是天子的私人财产;天下万民都是君王的私家奴才。但今天某些官员也显现出了占据一切、凌驾一切的“领地意识”:有的领导干部在介绍地理位置时,说“我的东边是某市、南边是某县”,等等,俨然有“溥天之下”之威;在介绍随行人员时,说这是“我的宣传部长”“我的国土局长”,等等,俨然有“率土之滨”之气;在介绍经济形势时,说“我的财政收入大增”“我的税收再获突破”等等,俨然国库是他家的。这种封建思想的余毒,与今日民主法治的思想理念格格不入,与一切为了群众的立党宗旨背道而驰。
再往深处想,官员不等于政府,更不能成为政府的主宰,言必称我,是官本位思想的作祟。官员的权力源于人民,可是有些官员一旦掌权,就丧失了公仆的意识,手握重权,口衔天宪,摆出唯我独尊的姿态,将民意与职责抛诸脑后,这是对民权社会的践踏,这是对政治文明的玷污。
更重要的,这种官员的“领地意识”又往往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将自我凌驾于政府之上,无视法律与制度的约束,权归己有,政由己出,缺乏必要的政治清醒和道德自律,在面对各种诱惑时,就难免坠入贪污腐败的深渊。近年来众多落马的“大老虎”在任时屡见不鲜的霸王姿态便是明证。
“我”只是人民的公仆,而非百姓的主人。当前,中央正在贯彻执行“八项规定”,在整治行政腐败的同时,也应整治思想、言行上的腐败。治标更应治本,从思想上杀一杀这“领地意识”的歪风,或许比单纯约束行为更有助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