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一个好的班长,还要有大的视野,能够见微知著,经略未来。
习近平将未来系于“实干”。
1989年1月,习近平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就曾在文章中提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要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习近平的老领导、福建省委原书记项南曾评价习近平在宁德的工作时说,近平同志有些想法,是想得很深、很细的。
“如提倡‘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鸟先飞’的意识等,目的都是为了发扬人的首创精神,不畏艰难的精神,为了力戒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真正把心贴在人民身上。”项南说。
习近平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注重实干的基层经验仍伴随始终。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率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基本陈列时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习近平也将未来系于“法治”。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参加了现行宪法施行30周年纪念大会。那时,他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仅半个多月。
习近平在大会上掷地有声,“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这不是一次空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篇章。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即将召开的四中全会,则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以此作为全会主题,在中共党史上尚属首次。
“多年来,如何实现依法治国,其实还并不清晰。”最高法院研究室原主任、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张泗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四中全会研究推进依法治国,将是对十八大报告的重要深化。”
在习近平眼里,宪法的138条,不是简单的字眼、条文,它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依法治国,是改革有序进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