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客观事实,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了变化,过去我们基本上是以终端产品出口,我们进行初级产品和中级产品加工,就是赚那点辛苦钱,基本上中国的经济靠这个。但是靠来靠去,倒不是我们不愿意,我们中国的工人还是很吃苦耐劳的。但是出现的问题在哪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发现我们辛辛苦苦给人打工生产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产品卖不出去了。为什么?
在2008年美国两房危机以前,这个世界的经济模式是全世界为欧美打工。有些国家负责生产原材料、有些国家负责提供能源、有些国家负责提供人力,把它们装在一起卖给欧美人去消耗,这是经济的基本的流转模式,终端市场是在欧美世界的。谁是终端市场,谁就有权利说话。因为什么?买不买在我。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这个终端市场不灵了,因为美国人开始勒紧皮带节约过日子,它没钱了,我们就卖不出去了。
过去没有人买,你可以降价、你可以盘剥你的工人、增大你的环境成本,就是你不交环境补偿费,然后你把水弄的脏脏的,天也弄的脏脏的,反正这个玩意你不收拾,换句话说,你管干活,不管收拾。
比如咱们这个屋子,得雇一个打扫的人员,我们做完了讲座,做完了交流之后,我们都走了,得有人扫。这个扫,你一个月得给他钱,这个就是环境成本。后来觉得这个贵,不行,我们现在忙着生产,我们没有时间打扫。算了,我们把打扫工人辞了吧。这个屋子就会变得很脏。当然你这个钱是省下来了,你的成本是降低了,但是你这个脏屋子不全是你的吗?我们国家在出口加工企业盛行的时候基本上就是这个模式。为什么我们的产品成本低、价格低?我们的能源是靠海外进口的,这个价格不是我们定的;原材料是海外进口的,也不是我们定的。为什么我们产品价格还能低?那就剩下两样了。一样是环境成本。换句话说,你可以随便去污染环境,政府不找你要钱,老百姓不找你要钱,水多脏,没有关系,我们能忍。第二,工资低。你还可以继续,没有问题。但是再便宜,他都买不起,那就没法卖了。
现在我们恰恰发现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内老百姓的腰包鼓了以后,我们成了终端市场了。现在很多东西,不是我们加工出来卖给别人,是人家加工出来卖给我们。
举个例子,这个世界上一半的奢侈品的终端消费是在中国。在奢侈品消费上我们已经超过了美国。美国不是这个世界上奢侈品消耗最大的国家,是中国。第二,智能手机,全世界每卖出两台,有一台是中国人买的。以前全世界每生产两台智能手机,有一台是中国人生产的,是我们卖给别人的。现在在中国生产,也在中国销售,因为都是我们在买。
这个增长模式就从外向型变成了内生性的。内生性的就出现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终端市场,老实说那个工厂在哪儿它不重要,因为你的权利是由于你作为顾客而获得的,而不是由于你作为打工仔而获得的。再没面子的打工仔去小卖部买矿泉水的时候,都不用求人,因为是我给你钱。再有面子的一个白领基金经理,见客户他也会小心谨慎,因为是客户给他钱。不是打工仔和白领之间谁的社会地位高低的问题,而是谁希望做成生意的问题。
中国现在的问题在这儿,是人家要跟你做生意,那么你整个的产业结构、增长模式都变了,前提是你要能够保住这个高端的位置,你保不住这个位置,那你什么都没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整个对外贸易的思路在变化。
二、现在的对外贸易思路
(一)中国对外贸易现状
中国现在成了一个主要靠海外投资来推进双边经济合作的国家。过去是招商引资,来来来,你有100万美元,我给你划块地,你给我在这儿建个工厂。现在是我有1000万美元,你要吗?我在你那儿建个工厂。这个变化就非常明显了,这让我们中国人很提气的。但是我们要想好,你建那个工厂也会出问题。中国人在缅甸建了好多工厂都出事了,为什么?你不能拿对待中国工人的方式来对待缅甸工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