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耻对部队政治工作的现实拷问

甲午之耻对部队政治工作的现实拷问

120年前,以威海卫保卫战惨败为标志,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开启了中国被日本军国主义掠夺的悲惨历史。牢记甲午之耻,审视和拷问当下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笔者感触良多。

甲午之耻对部队政治工作的现实拷问

黄海海战中的中国镇远号铁甲舰 资料照片

拷问之一:面对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舍身为国的忠诚信念培树起来没有

甲午之败,首先是败在忠诚与信仰的缺失上。清兵普遍重家轻国,把当兵作为养家糊口的谋生之路。对于封建清朝来说,现代国家的概念尚未建立起来,士兵不知国家为何物。

忠诚是最宝贵的品质,信仰是最牢固的支柱。人民军队自建军之日起,就把听党指挥、报效祖国作为最高准则。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职能,就在于塑造信仰、培养忠诚。但在社会转型、思想多元、利益诉求纷杂的今天,我们扪心自问:一事当头,官兵是考虑国家和军队多,还是顾及家庭和个人多?对待是非问题,是旗帜鲜明,还是言行不一?奔赴战场,是义无反顾,还是瞻前顾后?这些问号不拉直,官兵忠诚和信仰的纯度就打了折,重蹈北洋水师覆辙的危险就多一分。

忠诚和信仰,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只有反复灌输、教育、启发,才能将其牢牢根植在官兵心间。一是要大力培树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我军建军87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远的如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近的像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伟大精神折射出人民军队信念如炬、忘家为国的崇高担当。我们一定要用活用好这些丰厚的精神财富,引导官兵学军史、忆传统,颂英模、当先锋,大力强化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二是要铸牢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军魂。越是社会思潮多样化,越要坚定军魂不动摇。必须高度关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动向,注重从理论深度和历史维度,大讲旗帜的力量、真理的力量、道路的力量,批驳“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点,增强官兵始终不渝听党话、跟党走的赤诚信念。三是要坚定强军兴军的价值追求。我们要紧紧围绕实现强军目标,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通过文化熏陶、典型激励、舆论引导、实践养成等多种手段,引导官兵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