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祝贺“女婿获诺奖”背后之反思(3)

【案例】祝贺“女婿获诺奖”背后之反思(3)

之前,“拼爹”、“拼妈”、“拼孩子”、“拼车子”、“拼房子”等渐成趋势,如今,“拼女婿”似乎也有点苗头了。可以说,中学挂出庆祝该校“女婿”获诺贝尔奖的条幅,无论怎么解释,也无论如何遮掩,都挡不住这所学校的媚骨及那股媚俗劲儿。自然,一个人火了,总有些人或机构会记叙一下自己和这位名人的“二三事”,套点近乎。这其实与各大高校哄抢奥运冠军是一个道理,都是为了沾沾名人的光。

作为个人,与名人套套近乎是个体的自由,旁人看不惯,或无视、或拉黑,总有千般方法应对,也不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但学校不行,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作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机构,其一举一动,都会被置于显微镜下审视,也会成为学生们学习与模仿的范本。对于这样透露出一种媚俗劲儿的条幅,其影响到底是好是坏,仍然是不得而知的,但不管怎样,一所中学,还是应该少点庸俗社会的功利,对于“贺本校女婿得获奖”一般的条幅,还是趁早撤掉为妙。

当学校不是想着教育而是想着媚俗,当学校不是致力于育人事业而是惦记着占名人风光时,其教育价值观已经完全扭曲了。希望我们的学校,能够少一点功利主义、少一些媚骨;多一点淡泊名利、多一些傲骨。

何必多抱“诺奖女婿”的洋大腿

称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为“蚌埠女婿”,是因他的夫人吉娜,就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蚌埠人。吉娜小学就读于蚌埠大庆路小学,初中、高中都就读于蚌埠一中,高中毕业后考取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不过,看罢“祝贺校婿得诺奖”的网络截图,我却马上感到了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媒体报道写得明明白白,在硕大电子屏上以“校婿”称呼埃里克?白兹格的,其实是吉娜曾经就读过的一所中学而已。那么,疑问随之而来:一则,就算如今对于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已经不像过去一般的谈虎色变,但也不至于“开放”到了可在中学校园里大谈特谈“我校女婿”的地步了吧?,你一所中学倒是自说自话地攀上了“诺奖女婿”而沾沾自喜,但对现今仍在就读初高中的那些“校女”们而言,这样随便热抱“洋大腿”的荒唐叫法,究竟利焉弊焉?

再则,看到诺贝尔奖洋得主头上的炫耀光环了,作为吉娜曾经就读过的一所中学,赶紧沾亲带故地称之“校婿”,那吉娜读过的大学,年少时在蚌埠读过的小学、乃至幼儿园等,是不是也要争先恐后地来争这位异国的“校婿”和“园婿”了。

国人好“攀”,近些年来,为了那些“XX故里”,早已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如今,遇上了一个“诺奖女婿”,新闻中,岂止是“我校女婿”,诸如“蚌埠女婿”、“安徽女婿”甚至“中国女婿”的报道字眼,也是层层升级、频频入眼。让人疑惑的是,一片“女婿争夺战”的虚热之后,在那诺奖洋得主的本人眼里,他到底又认可了多少“虚拟丈人”们的美意呢?

何必多抱“诺奖女婿”的洋大腿。对于异国他乡的诺奖得主,咱们用不着动辄以“女婿思维”而沾沾自喜、津津乐道,倒是正如一些网友所议论的那样,该多去思考和反省于:不少在国内品学兼优的“校女”“校儿”们,去了异国进一步求学深造后,咋就往往选择把“根”也扎在了人家那儿?与其称外国的诺奖得主是“XX女婿”,不如期待有朝一日,让咱们的诺奖得主,屡屡成为异国攀附的“XX女婿”或“XX媳妇”,那才是真正的面上有光、可喜可贺了!

对于诺奖的争取,老是抱着不以为然的“平常心”,未必就是一种好心境和好姿态。然而,热衷于通过“女婿思维”来求得内心的某种微妙平衡,似乎也该有话直说地指出其矫情与不妥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