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育的“形上之学”与“形下之学”

党校教育的“形上之学”与“形下之学”

《易经》指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世界万物形成之前,物质还没有可见的形状,这是“形而上”,即有形物质形成之前的物质,《易经》把这种状态中的物质叫做“道”。“道”是无形的物质实体,是世界万物的本质、根源和本体。《易经》把具体有形的物质叫做“器”。“器”就是拥有具体形态、形体、质量和硬度的世界万物,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现实物质。按照《易经》的解释,“道”是“器”的根源、本质和本体,“器”是“道”的发展形态。在科学研究中,通常把揭示事物本源的学问,称之为“形上之学”,而把揭示事物发展状况的学问,称之为“形下之学”。

党校教育理当是“形上之学”与“形下之学”的结合。党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党性修养,二是析解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对于析解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又可以作多层解释。于中央党校而言,主要是析解国家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于地方党校而言,除了析解国家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外,还需要析解地方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培养“地方猫抓地方鼠”。通过析解国家和地方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帮助党员干部厘清发展思路,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党员干部实践的执行力。中国共产党是学习型政党。通过自上而下的学习组织体系,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理论修养,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的纯正性、鲜活性与时代性,统一党员干部思想、统一党员干部行动,通过党员干部的组织和引导,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但是,要析解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不容易,没有对国际国内发展走向的高屋建瓴,没有对国情民意的精准研习,没有对省情市情县情的深刻把握,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党的理论创新之后,实践必须积极跟进。实践滞后于理论的创新,理论就会失去其应有价值。所以,党校教育始终需要把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讲深讲透。正是从这个维度讲,党校教员更要读书,既要读古书,还要读新书,党校教员必须掌握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大政方略,必须掌握国情省情市情县情,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这就要求党校教员必须研究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即要进行“形上之学”的研究。

但是,党校教员又不能局限于“形上之学”的研究,党校教员还必须进行“形下之学”的研究。因为来党校学习的学员,不仅需要掌握党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还需要运用党的重大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抑或说,还需要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学说不同于其他学说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仅解释了世界,更强调如何去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是什么?为什么?固然重要,但是,怎么做?同样重要。正如我们既要把握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要准确定位我们现有的法治状况,还要把握如何从现有法治状况过渡到理想法治状况的方法。又如,我们既要认知民族复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要掌握民族复兴的路径选择。事实上,民族复兴的路径选择是一个重大课题,需要认真研究。相比较而言,关于价值层面的很多东西,我们相对容易形成共识。但是,对如何解决问题却难以找到有效方法。价值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价值研究方法包含了三个判断:一是价值判断,二是事实判断,三是技术判断。过去我们通常说价值判断很重要,因为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有了方向,就是有了行动的目标。从这个层面讲,价值判断确实重要。事实判断揭示的是事物的现状,一般而言,要揭示事物现状不是很难,通常做实证研究即可掌握。技术判断揭示的是事物从现有状况向理想状况过渡的方法,它是解决过河的船和桥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知道要过河或许并不难,但要把过河的船和桥建好不容易。建好船和桥是“形下之学”,它绝不比“形上之学”的过河容易。对“形下之学”的船和桥怎么建?就需要我们好好研究。

《党校工作条例》明确,党校科研有“四服务”的方针,其中之二,既要为党的理论创新服务,又要为党委政府的决策咨询服务。为党的理论创新服务是“形上之学”,为党委政府的决策咨询服务是“形下之学”。应该说这两个方面都很重要。不能因为“形下之学”而否定“形上之学”,也不能因为“形上之学”而否定“形下之学”。于党校教员而言,做基础研究的可以侧重于“形上之学”的研究,而做应用研究的可以侧重于“形下之学”的研究。唯其如此,党校教育才能相得益彰,才能多层次地满足学员的需求,才能更有益于党的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