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哪些思想动向值得关注(4)

反腐败,哪些思想动向值得关注(4)

“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党的十八大之后掀起的高压反腐败风暴使全国人民的精神为之一振,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更加充满信心。但是,也有人对党内反腐败斗争的前途表示悲观,从党内过往,甚至中国古代如明初反腐败历史出发,认为这不过是一阵风,过去之后还会依然如故,靠抓几个腐败分子,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还是“治标”不“治本”。还有些党员干部在“八项规定”颁行之初,以为只是一阵风,很快就会过去。但随着风声越来越紧,且风力没有减小的迹象,而且一些顶风作案者均受到了党纪的严厉处分,就开始放出公务员队伍出现“辞职潮”的风声,以此表示消极的反对态度。更有少数问题官员,心存侥幸,盼望这次反腐败风暴早点结束,自己能够蒙混过关,凡此等等。在我们看来,这些想法、看法、做法,都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反腐败斗争决心、信心,以及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缺乏了解所致。

党的十八大对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目前掀起的反腐败风暴确实是“治标”之举,目的是为“治本”赢得时间,创造氛围,原因是腐败积弊太重,非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不可。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任务,但必须从“治标”抓起。“治标”除了保持反腐败斗争的高压之势外,从具体的事情做起、抓起也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比如“四风”是长期形成的痼疾顽症,纠正“四风”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再如“八项规定”都很具体,但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再如中秋送“月饼”风,元旦送“贺卡风”,这些细节性问题,如不狠刹就体现不出“治标”的全面性。

“治本”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诸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等等。二是加强思想教育,大多数贪腐官员之所以走向违纪违法、腐化堕落的深渊,除了监管制度不严外,很重要的是世界观、人生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丧失了拒腐防变的能力。因此,加强干部的党性修养、锤炼,使他们养成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习惯,在当下十分必要。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治标”解决的是干部“不敢腐”的问题;“治本”中的制度建设要解决的是干部“不能腐”的问题;“治本”中的思想教育要解决的是干部“不愿腐”的问题。三者在实行过程中并列而行,“标本兼治”;在难易程度上,由轻而重;在效果体现上,循序渐进。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张云鹏:《反腐败经济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