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村民“集资行贿”的辛酸与愤怒(2)

【案例】村民“集资行贿”的辛酸与愤怒(2)

如果有更好的选择,谁也不愿意送礼,但当地村民等了十余年后终于明白一个道理:很多事情,等是等不来的。这些朴素又市侩的社会常识,城里人也信奉:送礼不是个好办法,但起码是个办法,尤其是当自身遭遇明显不公时,通常都会出此下策。小到上学、看病,大到买官卖官,无不如此。在此意义上说,没有人有资格去嘲笑这些农民的无知,而更应该关注的是他们的无奈——是什么把他们逼上了这条路?

没有人告诉他们要送礼,但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们“想修路就要有关系”,而找关系送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优待,而是只求公平对待,这是何等悲哀。说好听点,是资源配置不公造成的乱象;说难听点,就是逼良为娼,谁不就范就会被踢出局去。当权钱交易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潜规则,当“托关系、送礼”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行为自觉,选择说不的代价就会越来越大,直到公平变成一种商品,不花钱就不要去奢望。

当一些笨拙的送礼者被推到台前,他们的夸张与荒诞一点都不可笑,而更像是在控诉现实中那些演技高超的官老爷——给你想要的,也请给我们应得的。

“集资行贿”红了谁的脸?

送红包,送收藏品各种行贿层出不穷,“集资行贿”又成为行贿史上一大标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和某些干部“吃、拿、卡、要”,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恶性分不开。出钱办事,没钱不办事似乎已经达成共识,成为官场潜规则。

干部作为人民群众的公仆,理当应该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而不应该是把自己当成人民群众的老大,逢事都要进贡,看不到好处就不办事,甚至还冷眼相待,恶语相向。在中央高压态势下反腐,强力度下反对“四风”之时,官僚主义就应该成为“四风”之首,解决人民群众最可恨,最厌恶的行为。

治理贪腐,最重要的是加强教育,重新树立领导干部信仰,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从内在斩断腐败根源。其次是完善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使领导干部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提高犯罪成本也是震慑贪腐的有利手段。强化监督,拓宽监督途径,防止本级监督软,上级监督远,提高人民群众的监督意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行贿求修路,一个沉重的笑话

一段短小文字报道之外,还配发了一段视频,让我们能够完整地了解到“行贿求修路”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表面看,大张旗鼓地召开村民大会,集体集资去给官员疏通关系,挺可笑。但看了视频了解了村民无路可走的困境,对他们无奈之下的“有病乱投医”,就应该有所理解。

这个“行贿求修路”的新闻,有两个问题值得讨论:一个是为官不为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修路需要认识当官的,需要疏通关系,村民们这种认知从何而来?

疏通关系的钱至今并没有送出去,仍由村干部保管,官员并未接受贿赂,不腐败,令人欣慰。然而,为官不为,却是另一种腐败。交通局长说,修路这事由六七个部门管——交通局、发改委、扶贫办、农业开发办、财政局等部门。一种情况是,只有相关部门都协调到位了,才能立项、批钱、运作;另一种情况是,从扶贫和农业开发等路径,也可以申请到修路资金。但是不管有多少部门在管这个事,可以通过几条路径立项,修路的事毕竟没人给干,归根到底,群众的不满情绪会指向政府。部门间如果不好协调,县政府出面总可以解决吧?那县政府该如何解释十年修不成一条出村公路的问题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