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改革带来种种“倒挂”,但官兵关系不能“倒退”
22岁的排长如何带好44岁的兵?
空军某团机务一中队排长孟翔宇,一到部队就遇到这个难题:排里最老的兵、一级军士长齐路云,已经44岁了,只比自己的父亲小几岁。齐路云不仅专业理论讲得他目瞪口呆,而且军事技能更让他望尘莫及。即使聊天,两人也唠不到一块去:齐路云关注的房贷、妻子工作、孩子学习,孟翔宇根本插不上嘴。
孟翔宇遭遇的尴尬,许多干部感同身受。随着兵役制度改革,特别是士官制度施行,使我军兵员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官兵出现了年龄、兵龄、经历、能力的“倒挂”。以沈空某团机务一中队为例,士官人数已高达全连半数以上,其中70%的战士年龄、兵龄比排长甚至连长还大。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古田会议召开前夕,红军面临的“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等时代挑战可谓险阻重重,古田会议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今,从古田一路走来的这支人民军队,新时期官兵关系面临着年龄上“兵大官小”、阅历上“兵多官少”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
“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一枚铜钱都有正反两个面。”部队一位领导说:面对挑战,我们很多人只看到了难处。殊不知,放眼全球,世界上没有哪一支军队的官兵关系,不处在社会发展和各种思潮的影响之中。挑战其实也是机遇,换种思维看挑战,天地其实更高远。
改革带来种种“倒挂”,但官兵关系不能“倒退”。
越是“倒挂”,越要解决好官兵感情融入问题。新时代,我们要给“尊干爱兵”注入新的内涵:过去要求战士尊重干部,如今干部也要学会尊重战士;过去要求干部爱护战士,如今战士也应该爱护干部。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后来,孟翔宇用自己的真情缝合了“倒挂”:一次,齐路云外出集训,孩子突患重病住院,孟翔宇利用休息时间到医院探望10多次。集训回来那天,齐路云和孟排长一唠就是大半宿,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